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銀行憑啥日均進賬28.5億

發佈時間:2012年03月06日 11:16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天津網-數字報刊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我國商業銀行從未像今天這樣“揚眉吐氣”:連續多年實現利潤高增長,並産生全球最賺錢的銀行,2011年凈利潤突破1萬億元;也從未像今天這樣飽受非議:在作為貸款主體的實體企業“嗷嗷待哺”之際,靠存貸款利差獲取“暴利”。

  利潤破萬億主要靠存貸款利差

  統計顯示,2011年,我國商業銀行凈利潤10412億元,比2010年增加2775億元,同比增長36.3%,日均賺約28.5億元。

  全國政協委員、招商銀行行長馬蔚華説,2011年銀行業繼續保持了較高的盈利增幅,主要在於中國經濟的高速增長,較高的利差水平,銀行業自身的經營狀況良好等。

  “銀行高利潤受人非議,主要在於存貸款利差高、收費多。”全國人大代表李榮傑説,一面是銀行享受高息差、獲取高利潤;一面是作為貸款主體的中小企業以及微型企業貸款難、貸款貴。

  目前中央銀行調控存款利率上限和貸款利率下限,存貸款利差是銀行獲取利潤的重要來源。

  盛宴難持續高增長面臨多挑戰

  馬蔚華認為,銀行業盈利高增長不具有可持續性:貸款定價不可能持續提升,宏觀調控也在變化,銀行的資金成本正在逐漸上升。

  一些代表委員認為,銀行以息差收入為主、盈利靠規模和息差驅動,這種發展方式和盈利模式無法持續。事實上,一些銀行已在積極探索轉型之路,拓展中間業務。

  “由於缺乏完善的定價體系,目前銀行的一些收費不盡合理。同時,也有一些中間業務收入來自銀監會正在整治的銀行以貸收費、轉嫁成本等行為。”李榮傑説。

  利率市場化發展小型金融機構

  “中國不缺錢,但是為什麼企業家感覺到缺錢?就是因為存在過多的金融壓抑,造成有錢人的錢不能到達需要用錢的人那裏去。”全國人大財經委副主任委員吳曉靈説,應有序地放開金融機構進入限制,讓更多的市場主體來競爭。

  全國政協經濟委員會副主任鄭新立建議,放寬民營資本對小型金融機構的準入,通過優化銀行組織結構,改變大銀行較多、小銀行較少的情況,滿足融資需要。他同時建議,在試點的基礎上,加快推進利率市場化的進程。據新華社電

熱詞:

  • 利差水平
  • 貸款定價
  • 金融壓抑
  • 存貸款
  • 暴利
  • 息差
  • 我國商業銀行
  • 利率市場化
  • 中間業務
  • 銀行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