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文化發展,除了改革別無選擇(你説我評)

發佈時間:2012年03月05日 01:28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人民網 張 賀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從某種意義上講,國家的大小不能僅僅用領土面積、人口數量和經濟數字來衡量。所謂大國氣象,除了這些硬指標之外,更體現在文化及其影響力上。

  上世紀70年代初,面積只有501平方公里的歐洲國家聖馬力諾的一位政要來華訪問,送給我國的國禮是一部多卷本的百科全書,而當時泱泱大國的我們回贈的卻是一本小小的《新華字典》。彼時彼刻,我們能稱自己是“文化大國”嗎?

  40年後的今天,我們可以毫無愧色地説:中國是文化大國。僅就數量而言,我國是世界第一齣版大國、第一電視劇大國、第一動漫大國、第二電影大國、第二期刊大國、第二網絡大國……今天,無論是城市還是鄉村,無論是社區還是工廠,無論是雪域高原還是沿海孤島,無論是時尚青年還是耄耋老人,都能在豐富多彩的文化生活中各取所需、各得其樂。對於中國這樣一個13億人口的發展中國家而言,這實在是一項不容忽視的成就。

  而這正是文化體制改革偉力的體現。通過改革,那些長期阻礙文化發展的體制機制性弊端被陸續破除,被壓抑、被束縛、被扭曲的文化生産力衝決而出,改變了我國文化活力不足、總量不大、影響不強的舊貌。

  總體而言,我國的文化體制改革有兩大相輔相成的取向:一是市場取向,即確立和強化市場在文化資源配置中的基礎性作用,通過市場這只無形之手推動文化産品的豐富,滿足群眾多方面、多層次、多樣化的文化需求。二是公益取向,即通過政府這只有形之手大力建設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滿足群眾基本的文化需求。在實際操作中,這兩大取向互為補充,從總量上把文化的供給能力提高到了一個新水平。

  可以説,文化體制改革奠定了我國從文化大國邁向文化強國的基礎。但我們也應清醒地認識到,文化的繁榮發展不能僅僅體現在文化産品的數量上,更要體現在文化産品、文化服務的質量上。只有數量和規模的擴展,沒有質的提升,文化的發展將不可避免地陷入泡沫化。如果説文化體制改革第一階段基本解決了有沒有、有多少的問題,那麼下一階段必須解決有什麼、怎麼樣的問題,必須著力在質的提升上。只有精品力作不斷涌現,只有文化服務質量不斷優化,才能滿足全面小康社會的需求。群眾對此是殷殷期望的。

  這就需要我們秉承一往無前的改革精神,解放思想、大膽創新。對於已經被實踐證明是正確的做法要敢於堅持、絕不動搖,對於存在的問題和缺陷要勇於面對、積極解決。當前,如何通過文化産品樹立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如何通過文藝創作弘揚正氣、提升道德、凝聚共識,如何解決城鄉文化發展的不平衡,如何面對信息技術給文化管理和文化服務提出的挑戰,如何提升中華文化的國際影響力,這些都是擺在我們面前亟待解決的難題。除了迎難而上、深化改革,我們別無選擇。

熱詞:

  • 文化體制改革
  • 文化産品
  • 文化需求
  • 文化生産力
  • 文化活力
  • 文化服務
  • 改革精神
  • 大國
  • 文化管理
  • 新華字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