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中國圖文 >

中國政府加大力度推進文化體制改革

發佈時間:2011年05月02日 22:01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中新社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中新社北京5月2日電 題:中國政府加大力度推進文化體制改革

  中新社記者 應妮

  剛剛結束的全國文化體制改革工作會議釋放出一個強烈信號:中國政府將進一步加大力度推進文化體制改革,力爭兩年內完成國有經營性文化單位轉企改制。

  回溯歷史,可以看到中國文化體制歷經了十年持續改革:

  2000年,“文化産業”一詞被正式寫入中央文件。

  2002年,中共十六大首次作出深化文化體制改革、發展文化事業文化産業的戰略部署。

  2005年年底,中共中央、國務院下發《關於深化文化體制改革的若干意見》。2006年3月,中央召開全國文化體制改革工作會議,新確定了全國89個地區和170個單位作為文化體制改革試點。

  同年,《國家“十一五”時期文化發展規劃綱要》的出臺,對進一步加快文化建設、推動文化體制改革作出部署。

  2009年7月,中國通過第一部文化産業專項規劃——《文化産業振興規劃》,標誌著文化産業已上升為國家戰略性産業。

  2010年,中共中央總書記胡錦濤在主持中央政治局第22次集體學習時強調,一定要從戰略高度深刻認識文化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同年出臺的“十二五”規劃,首次以罕見大篇幅著力論述文化規劃。

  對此次全國文化體制改革工作會議,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長春批示,今年是“十二五”開局之年,也是文化改革發展加速推進的關鍵一年。要加快文化體制機制改革創新,進一步解放和發展文化生産力;加強對文化産品創作生産的引導,更好地發揮文化引導社會、教育人民、推動發展的功能;加快構建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更好地保障人民群眾基本文化權益;加快發展文化産業,不斷提升中國文化的整體實力和競爭力。並將此總結為“三加快一加強”。

  中宣部部長劉雲山則在講話中明確了時間表,著力在解決重點難點問題上取得突破性進展的同時,力爭今明兩年基本完成國有經營性文化單位轉企改制任務,基本完成一批國有骨幹文化企業建設任務,基本完成有線電視網絡整合任務,基本完成文化市場綜合執法改革任務。

  對於中國的文化體制改革,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化研究中心副主任張曉明表示,改革本身這些年是以時間表的方式,每年都在推進。

  張曉明在他主編的2010年《文化藍皮書》中分析,存量和增量領域聯動,改革取得突破,但經濟形勢的發展,數字技術的進步,消費需求的釋放,以及民間創業的熱情迸發,對於文化體制改革確實形成了一個“倒逼”的機制。從幾個方面來看,體制改革都是一個非常緊迫的任務。

  他認為,經過十年改革,中國已經在很大程度上通過開放市場、轉變市場主體的措施,改變了文化領域國有機構獨撐天下不合理的局面,初步形成了多種所有制並存的格局。但是國有資本沒有從文化産業競爭性領域退夠,民營資本準入限制過多,多種所有制共同發展的合理格局遠沒形成,極大制約了文化産業現實潛力的充分發揮。從這個意義上來説,文化體制改革還有巨大的産業發展空間。

  他建議,對於經營性文化企業而言,借鑒國有企業改革的經驗,建立現代企業制度,並且通過兼併、重組、聯合等多種形式,與社會資本融合,迅速做大做強;對於公益性文化事業單位而言,通過財政經費投入機制的改革,以及各種形式的社會資金投入機制的設計,擴大人民群眾的參與程度。對於既有産業性質又有意識形態屬性的文化單位,要實施關鍵性的制度創新,實行資産管理與內容管理適度分離,現代企業制度與意識形態管理機制有機結合,經濟權益與社會責任相互協調的現代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