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新疆科研人員15年改寫巴旦木“花而不實”的歷史

發佈時間:2012年03月03日 19:48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亞心網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亞心網訊(記者趙梅報道)以前,新疆巴旦木八成只開花不結果,坐果率極低,單株年産量僅200克-500克乾果,但經過自治區林業科學院科研人員15年的不懈努力終於改寫了巴旦木“花而不實”的歷史,如今在南疆地區,單株年産量達5公斤左右,成了很多農民致富的“錢袋子”。

(資料圖片)

  2月29日,記者從自治區林業科學院獲悉,這一攻關15年的“新疆巴旦木良種選育與高效栽培技術集成示範”項目技術成果,榮獲自治區科技進步獎二等獎。

  據項目負責人新疆林果業首席專家王建友介紹,上世紀90年代,新疆的巴旦木産量很低,許多樹只開花不結果,單株年産量僅有200克-500克乾果,比美國、獨聯體等國的巴旦木單株年産量低數十倍,遠遠滿足不了市場需求。

  為提高巴旦木的産量,改變國內巴旦木市場為國外巴旦木“雄霸”的現狀,1995年起,王建友率課題組成員啟動了關於巴旦木增産的“九五”科研攻關課題,開始研究巴旦木高産的“秘訣”。

  他們調查了各地巴旦木的生長情況後發現,新疆巴旦木品種雖然多達幾十種,但因品種混雜,多數品種産量低,導致新疆巴旦木不但産量上不去,市場價格也很低,競爭力也很差。

  科研人員在喀什地區莎車縣開闢了20畝的試驗田,先行開始了品種優化的選育,5年後,盼到巴旦木開花的季節,科研人員通過給開花的巴旦木找“婆家”,“給每一株巴旦木進行人工授粉,看看哪一株跟哪一株匹對,才能結出更多的果實。”王建友説,歷經兩年試驗,他們終於篩選出首批適合産區栽培的13個巴旦木優良品種。

  試驗期間,王建友等科研人員還發現,無蜂授粉也是巴旦木“難成正果”的重要原因之一。

  他們發現,由於南疆農民習慣了在田間地頭種植巴旦木,任其隨意成長,巴旦木開花的季節,南疆風沙大,蜜蜂等昆蟲活動又少,沒有昆蟲“做媒”,巴旦木自然難結果。據悉,2000年前後,全疆曾有八成的巴旦木均因授粉率低而無法結果。

  為讓蜜蜂給巴旦木“做媒”,科研人員曾採取在巴旦木開花期間灑糖水等辦法,招引蜜蜂等昆蟲。一段時間試驗後,他們發現,普通蜜蜂“做媒”,可使巴旦木結果率比以前提高7.5倍。2008年,科研人員又發現一種叫壁蜂的小型蜂種,在內地一些果樹的試驗中,這種壁蜂每天能授粉5000朵以上,授粉率是人工的兩倍,普通蜜蜂的80倍,科研人員又引進了壁蜂進行試驗。

  如今,在南疆地區,巴旦木單株年産量已從十餘年前的200克-500克,提高至5公斤左右,與巴旦木“霸主”美國(單株年産4.5-13公斤)相比已相差不遠。

  目前,南疆的巴旦木種植面積已達100多萬畝,莎車、英吉沙等産區,農民年增收達300元以上。王建友説,按照一畝地産80公斤,賣價50元/公斤計算,幾年後,待100多萬畝巴旦木全進入盛果期時,至少將給南疆種植區帶來每年40億的産值。

  新疆是我國惟一巴旦木的産區。其果仁營養價值相當於同重量牛肉的6倍,並能治療高血壓、神經衰弱、皮膚過敏、氣管炎、小兒佝僂等疾病,屬高級滋補食品。

熱詞:

  • 巴旦木
  • 花而不實
  • 科研人員
  • 壁蜂
  • 自治區林業
  • 做媒
  • 單株
  • 秘訣
  • 錢袋子
  • 婆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