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記者歸來》中國網絡電視臺
記者:侯在林
嘉賓:吳為 中央電視臺《體育星探》主持人
【記者歸來】:其實我有一個同學,是北京體育大學的,他現在在美國留學,他學的是體育産業管理,我們在聊天的時候,他深深發現一個問題,就是中國現在體育産業化做得還不過,包括美國的這種,包括NBA,職業棒球聯賽之類的市場化了,其實按理來説條件也不差,為什麼一直都停滯不前?您覺得問題在哪?
【吳為】:我覺得其實這還是跟各個俱樂部經營的理唸有一定關係,因為其實咱們現在説是職業化,真正職業化的俱樂部非常少,大多數的俱樂部都是挂靠在各個地方體育局和行業運動管理中心,怎麼説呢?國外的職業俱樂部,它有幾大筆收入,比如説,其中一點是電視轉播權,比如説NBA,30支球隊,這30個隊每年要從聯盟分很多電視轉播權的收入,聯盟負責去賣信號,比如賣給咱們中央電視臺一年多少錢,我給你多少場比賽,你可以有報道權,有一級報道權,就是直播比賽,然後每天還都有前方的傳送,所有比賽的精華部分,我做一個集錦,然後給你發過來,你可以用作新聞、用作專題等等使用都是在這個套餐裏面。NBA的任何一支球隊都可以從電視轉播權裏有分成,這筆分成不小,大概能佔到球隊的總收入的30%,剩下還有一大筆是場地廣告、贊助商,還有球衣銷售、門票銷售、副産品銷售,咱們在這方面的盈餘非常非常少。
我們知道有些球市看上去非常火爆,那是俱樂部經營有方,但是這其中也不乏説有的現場觀眾是被組織去的,比如説地方體育局,我跟某一個隊關係不錯,我覺得這個隊應該好好推廣,咱們應該扶持,咱們扶持政策上給點傾斜,給點傾斜之後還不夠,現場得讓它熱鬧起來,有點主場的氛圍,這樣的話他會跟某些單位説,找點託兒,咱能不能説你們沒什麼事了,晚上下了班之後到我們這來給我們加加油,給你們50張票,你們組織50個人來,讓你們免費看,先從免費一點一點、一點一點再發展起來。
其實當初NBA闖中國市場也是這樣,大衛斯特恩當年就站在中央電視台東門門口,在寒風凜冽當中等待着中央電視臺的領導,要免費給你信號,我就要把我的東西給你,我讓你看全世界最好看的籃球比賽是什麼樣的,後來就開始要錢了,你上來癮了,上來癮了就開始要錢了,其實這也是一個市場培育的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