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勸退”何嘗不是一種教育

發佈時間:2012年03月02日 04:20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大眾日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 鄧海建

  9名高中生“男女生混合待在女廁所廝混”,學校給予勸退處理,家長的質疑卻是“處罰太重”,甚至反問“孩子們想不開,出事怎麼辦?”在一眾網友留言中,也多有詰問之聲,“都是孩子,有必要勸退嗎?”

  不是所有的頭疼發熱都能用感冒藥來治,同樣,不是所有的“孩子問題”都適宜賞識教育來糾正。這些年,基礎教育在從傳統向現代轉身的過程中漸有矯枉過正之勢,將人文教育、人本理念庸俗化兌現為“不打不罵”,滿耳“你很棒、你最好”的矯情之聲,教育的維度只剩下一朵小紅花和兩朵、三朵的區別。結果有三:一是問題學生有恃無恐,料定校方也不會拿他怎樣;二是一線教育工作者如林黛玉進賈府,唯恐一言一行傷了被教育者的“自尊”,除了表揚、就是忍耐;三是教育理論大談“沒有教不好、只有不會教”的歪理,抽象地前置諸多義務,而不賦予教育者應有的權利。

  “男女生混合待在女廁所廝混”,雖無須上升到衛道士的高度來詫異,但確屬嚴重違紀行為。這樣的處罰,學校還堅持認為“抽煙是小事”,只不過“關鍵是在什麼地方”──可見,校方的容忍點已經很低很低。嚴重違紀了,該不該處罰、該怎樣處罰,公道自在人心。但可以反問一聲的是,若不處罰、或不勸退,其他學生的家長答應不答應?當然,公意未必就是真理。但勸退既是一種責任,更是一種教育。如果放任自流、抑或輕飄飄口頭責罰,誰能保證“廁所廝混”的錯誤不會升級?

  綱紀有威嚴,秩序才會被敬畏。首都教育政策與法律研究院院長勞凱聲教授早就提出,“不能把維護學生的人格尊嚴與學校必要的教育懲戒對立起來,尊重學生的人格尊嚴不能否定學校和教師對學生合法的教育懲戒”。健康的教育方法當有兩個維度,一是獎勵,二是懲罰。眼下的中國基礎教育之所以“缺鈣”,恰恰在於合法懲戒權的缺位。懲戒不是目的,而是教育的常態手段,它告訴孩子犯錯是要付出代價的、而有些錯誤的代價大到需要終生銘記。

  從某種程度上説,勸退其實也是一種善意的教育──這就如同大街上司空見慣的標語,“處理違章不留情、看似無情最有情”。 

熱詞:

  • 教育方法
  • 教育政策
  • 勞凱聲
  • 學校
  • 尊重學生
  • 缺鈣
  • 孩子問題
  • 男女生
  • 家長
  • 基礎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