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一所地方高校緣何屢獲科研大獎

發佈時間:2012年02月29日 09:52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人民網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上接第一版)材料學、化學化工、機械工程、自動化等是青島科大的優勢學科,也是學校産學研融合重點支持的學科。去年,高分子科學與工程學院就獲得高達1.2億元的科研經費。學校堅持把這些學科做大做強,做成産學研合作的“蓄水池”,産生了一大批實用性強的科技成果。

  學校與中海油聯合開發的“海上鑽井岩屑的脫油處理”技術攻克了國際性難題,其工藝處理效率比當前國際最高指標還高10余倍;學校承擔的一個“863”項目使我國橡膠工業和高性能輪胎技術實現升級換代;與海爾集團合作生産納米抗菌材料,應用於空調、冰箱、洗衣機等各個領域;與濟南友邦合作開發的“廢舊橡膠塑料裂解技術”,今年2月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創造經濟效益超過3億元。如此多的貢獻,使得青島科技大學被譽為“橡膠行業的黃埔”。

  去年,學校與中國橡膠工業協會、青島市四方區政府、軟控股份有限公司聯手,將學校黨委書記高青提出的打造“中國橡膠谷”的目標推入快車道,一期10000平方米交易中心已經正式營業,並引來多只金鳳凰。中國橡膠工業協會、中化國際、雙星集團等國內一大批行業巨頭紛紛搶先進駐橡膠谷。

  啟示三:搭建科研合作平臺,引進和培養卓越科研人才

  校長馬連湘認為,卓越的科技人才是學校最寶貴的科研“金礦”,所以學校致力於營造自由的學術空氣和活躍的科研氛圍,搭建科研平臺,激發人才的創造性。

  學校大力實施人才強校戰略,不遺餘力地引進人才,2010年,新材料領域的大師級人物、我國粉末傳感器領域的開拓者、中國工程院院士雷清泉教授正式受聘為該校教授、博導,並任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院長。郭慶傑、侯萬國等一批泰山學者受聘該校,數量居全省之首。學校還預留了人才用房,用於引進人才租住或購買,同時從科研啟動基金、崗位聘任、工作條件等方面都予以了政策支持。

  同時,學校積極搭建平臺創造條件培養青年教師。學校在國內高校率先出臺了教師職稱評定新規,從今年起,打破目前國內高校教師職稱評定的常規標準,即只注重教師個人學歷、發表論文數量及教學資歷,實行社會實踐一票否決制。學校要求青年教師結合自己的學科專業,到企業、事業及政府機關單位進行為期3個月到1年的鍛鍊,實踐期間,教師基本工資、保險等待遇不變。該校已派出上百名青年教師到中石化、海信、杭州中策橡膠、國家海洋所等單位,進行為期1年的全脫産實踐。

  青年教師宮磊博士畢業後,沒有多少工作實踐經驗的他成為該校環境學院的一名老師。剛開始上課時,宮磊曾遭遇不少尷尬。由於缺乏第一手案例,講授對污染廢氣的控制如何進行設備選型時,宮磊只能照本宣科,“甚至有學生在課堂上睡著了”。通過在齊魯石油化學公司幾個月的脫産實踐,宮磊現場觀摩了世界最先進的廢氣污染控制設備,並用相機和攝像機記錄了設備的工作過程。宮磊將這些照片和視頻帶到課堂上後,驚訝地發現,學生們的學習興趣大為增加,課堂的互動熱情很高。

  學校還通過“科技特派員”、“研究生校企雙導師培養”等制度搭建合作平臺。2009年至今,學校派出60余名教師深入省內外企業,其中博士39人,技術轉移項目112項,合同額3500萬元。憑藉科技人員的橋梁作用,打通了學校與企業的合作通道,實現學校的創新要素向企業集聚,形成産學研合作長效機制。

熱詞:

  • 學校
  • 人才強校戰略
  • 泰山學者
  • 科研平臺
  • 地方高校
  • 高校教師
  • 科研合作
  • 科研經費
  • 科研人才
  • 雙導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