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農民打工“短工化”説明什麼

發佈時間:2012年02月28日 00:24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農民日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近日,清華大學發佈《農民工就業趨勢報告》顯示,農民工就業“短工化”趨勢愈演愈烈,每份工作的平均持續時間還不到2年。農民工離開原工作的最主要原因是在用工單位提升有限,對公司條件不滿意,64.28%的男性和56.54%的女性出於這一原因而離職。

  春節過後,新一輪“用工荒”浪潮襲來。一面是沿海地區“求工若渴”,另一面是內陸省份“近水樓臺先得月”,二者打響了熱鬧喧囂的“招工卡位戰”。為了解決“用工荒”,各地也是八仙過海各顯神通:廣東推出了戶籍新政配合“搶人”,浙江企業蹲守在火車站“挖人”,山東多數企業主動提高薪酬標準“留人”……

  “用工荒”之所以頻繁上演,一個重要的原因就在於農民工流動頻繁,使就業“短工化”趨勢加劇。2000年初次就業的農民工平均每份工作持續3.8年,而2008年初次就業的農民工每份工作只持續1.4年;初次就業的時間越靠後,每份工作的平均持續時間就更短,農民工的“飯碗”就越不穩固。

  這一切,根源於農民工群體的結構性變化。第一代農民工本來就是土生土長的農民,他們出來打工的目標也十分明確──掙錢蓋房子、娶媳婦,孝敬父母、撫養孩子。在就業過程中,他們追求一種“保守的穩定”,去熟悉的地方做熟悉的工作。而新生代農民工大都受過初中以上教育,具有較強的規劃意識;他們會反復權衡各項工作的利害得失,一旦有更好的去處,“跳槽”在所難免,“短工化”由此生根發芽。

  如何緩解“短工化”?需要制度建設來“兜底”,要公共服務來“保駕護航”。一方面企業要努力為工人提供發展空間,滿足工人在薪酬提升等方面的需求;另一方面,更為根本的舉措在於加快制度建設,完善公共服務,為新生代農民工融入城市創造“歸屬感”。如此,“短工化”才會緩解,城市才更有活力。

熱詞:

  • 短工化
  • 用工荒
  • 兜底
  • 搶人
  • 歸屬感
  • 挖人
  • 跳槽
  • 飯碗
  • 農民工就業
  • 制度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