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醫生學滬語,老人看病更輕鬆

發佈時間:2012年02月27日 04:20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人民網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醫生,吾肋旁骨有點勿適宜,阿好幫忙看看?”“你説什麼?請你再重復一遍。”類似尷尬狀況,常在滬上醫院發生。老年患者不會説普通話,非滬籍青年醫生不會説上海話,溝通不暢給診療帶來諸多麻煩。昨天,復旦大學附屬華東醫院別出心裁為60余名醫務人員開辦滬語培訓班。從“儂阿裏的痛”到“勿要擔心”……醫生主動學習滬語溝通,力爭讓老年人看病不再吃力。

  據悉,以老年醫學為特色的華東醫院,60歲以上患者佔就醫人群六成以上。去年年底,醫院的滿意度調查著實令院領導吃了一驚,許多受訪患者毫不客氣地把 “醫務人員聽不懂上海話”列入最不滿意的事項之一。語言溝通不暢,輕則引起不耐煩情緒,有的甚至影響診療效果。在神經內科,醫生需通過提示患者展開動作來評估病情,“眼睛閉起來,用手指鼻子……”醫生的普通話常讓一些年事已高的患者聽得懵懵懂懂,最終導致評估結果有所偏差。對醫生來説,“滬語關”同樣像塊“心頭大石”,整形外科主任劉天一博士坦率地説,“初來乍到看門診,最大的壓力並非看不好病,而是聽不懂話。要是沒有家屬當翻譯,看病就靠‘一聽二看三揣測’了。”

  為改善服務質量、讓老年人看病輕鬆,華東醫院決定培訓醫務人員“説滬語”。培訓部主任戴慰萍介紹,首批學員裏,既有高學歷的引進人才、學科&&人、博士後、研究生,也有掛號窗口、檢驗窗口的一線人員。昨天,耗時兩小時的第一課生動活潑。老師先用傳統歌謠“篤篤篤,買糖粥,三斤核桃四斤殼”教學員滬語中的數字表達;之後,用對話形式教“儂、吾、伊”稱謂;接著,診室常用語成為重頭戲,“格的痛伐?”“撒地方勿適宜?”……戴慰萍説,“問診時用藥劑量涉及數字,寒暄語能拉近醫患距離。滬語培訓關鍵在於提升醫患溝通質量,讓醫患關係更為密切。”

  記者了解到,今年滬語培訓已列入華東醫院整改的重要事項之一,滬語應用能力同時將載入工作人員檔案之中。華東醫院院長俞卓偉教授説,學習方言只是一種溝通載體,儘管許多醫務人員還操著發音不夠正宗的“洋涇”滬語,但患者看到他們這麼努力,便會增加信任感,這將為提升服務品質帶來契機。

熱詞:

  • 滬語
  • 醫生
  • 看病
  • 華東醫院
  • 醫患溝通
  • 醫務人員
  • 老年患者
  • 診療
  • 整形外科
  • 學科&&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