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走轉改”關鍵是“改”

發佈時間:2012年02月27日 00:49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大江網-江西日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朱雪志

  全國新聞戰線開展“走基層、轉作風、改文風”活動取得了積極成果。半年多來,大批編輯記者走出辦公大樓,深入田間地頭、工礦一線,采寫了大量帶著露水、沾著泥土、冒著熱氣、飄散著機油芳香、洋溢著真情實感的鮮活報道,社會各界人士深感媒體新風撲面。

  作為媒體人,我們清醒地認識到,走到了基層並不意味著就一定抓到了新聞,更不意味著就轉變了作風。無庸諱言,有些“走基層”的新聞作品帶有明顯的“任務”和“應景”色彩:採訪是蜻蜓點水、走馬觀花;感受是浮光掠影、霧裏看花;寫稿是腳踩西瓜皮,滑到哪算哪儘管有些素材壓根兒已經不是什麼新聞,卻仍在那裏翻來覆去“翻燒餅”,只是加了一點現場“佐料”而已。

  在筆者看來,一條好的新聞作品,不僅要有時效熱度,更要有感情溫度和思想深度。媒體採訪報道先進單位和個人,不僅是為了展示先進,更是為了總結其先進做法,推廣其先進經驗,促進社會進步;我們報道困難群眾,不是為了反復展示民生之艱,而是要找出致困致貧的根源,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和出路,為領導機關和有關部門提供決策參考。為什麼一個“春運買票難”,年年報道年年難,一連報了十幾年?就是因為沒有找到解決難題的“鑰匙”。當前,有些“走基層”的新聞作品表面上看熱熱鬧鬧,體現的是短、平、快,缺乏的是深、厚、重,雖“身入”而未“深入”。這是作風沒有轉到位的必然表現。

  “走”“轉”相連雖不易,落實“改”字似更難。然而“改”才是目的。認識世界是為了改造世界,只有真正“改”了,才能鞏固、擴大和提升“走”與“轉”的效果。否則,就會“雨過地皮濕”,“春風吹又生”,一切又會回到原點。

  “改”之難,是因為文風連著黨風,是黨風的重要體現。通常情況下,文化體育社會新聞的文風改起來相對容易,時政新聞的文風改起來較難,哪怕是由權威機關就此作出嚴肅決定,最後也難以落實。要不怎麼“文山會海”被討伐了多年,至今仍是“山”“海”依舊?這就要求有關方面與媒體人增強新聞共識,在堅持四項基本原則、準確把握社會生活本質與主流的前提下,盡可能地按照新聞規律辦事,爭當“改文風”的領跑者和促進派。

  “改”之難,還因為文風與新聞體制機制關係密切,不改革體制機制,改文風就沒有制度保證,其改革成效必然會大打折扣,甚至半途而廢。因此,要加大力度,著力推進新聞體制機制改革,尤其是在改革媒體人事管理、報酬分配等方面先試先行,以激活“媒體人”這個最活躍的生産力。只有從制度層面入手,才能使“走”“轉”“改”制度化、常態化,從而取得更好的效果。

熱詞:

  • 文風
  • 新聞體制
  • 新聞作品
  • 雨過地皮濕
  • 鑰匙
  • 佐料
  • 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