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養生詩話藥補不如食補

發佈時間:2012年02月26日 19:36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人民網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民以食為天”,飲食是維護健康的根本。藥補不如食補,本文向您介紹了飲食療法。

  藥補不如食補好,

  寓補于食有醫道,

  寒熱溫涼當分辨,

  平衡膳食不過飽。

  中醫有“虛則補之”一説。補虛有多種方法,藥補和食補是常用的兩種方法,但各有不同。俗話説“民以食為天”,就體現了飲食是維護健康的根本。古代醫著《黃帝內經》説“五穀為養,五果為助,五畜為益,五菜為充”,也顯示了古人對飲食療法的重視。古代名醫張景岳亦稱“蓋氣味之正者,谷食之屬是也,所以養人之正氣”。食補有如下特點:

  1.疾病較輕,虛證不嚴重者可用食補,而不必去求醫問藥。正如唐代名醫孫思邈所説“以食治之,食療不愈,然後命藥”。

  2.食補可以維持長期進補。藥補一般作用強,用量小,價格貴,且有“是藥三分毒”之虞;食補則沒有這些缺點,可以長期應用。

  3.食補的補益範圍廣泛。藥補作用較單一,針對性強,多由醫生決定。而食補具有多種成分的綜合作用,廣攝博取,滋陰補陽,益氣養血,一般可根據身體情況自行決定。

  4.食補更適於年邁體弱者。食補所用食品多在性味上較平和,久用無明顯毒副作用,能補充老人“精、氣、神”的衰退,對益壽、延緩衰老有好處。

  5.可在飽享“口福”和“眼福”中防病、治病。俗稱“良藥苦口”,食補則把食品經過精心烹飪成為美味佳肴,即把美食和保健融為一體。藥補往往在形象中給人以“恐懼”的感覺,如西藥的營養支持藥物脂肪乳、白蛋白等要靜脈輸入;用中藥湯劑補益常是一取一大包,一煮一大鍋,一喝一大碗,令人不快。食補常在形象上給人以賞心悅目的感覺,往往一看就會大開胃口,如紅色的西紅柿、白色的白蘿蔔、綠色的芹菜、黑色發亮的木耳、紫色的茄子和形態各異的辣椒等等,五彩繽紛,絢麗多彩,還沒入口就給人以美的享受。

  以蔬菜為例,《內經》中稱“五菜為充”,有補充營養的含義,也是食補的重要部分。《説文解字》稱“菜者,採也”,説明古人為了生存採摘果菜以補充食物。蔬菜有疏通、充實、完善機體營養的功能,從而使補充的營養達到均衡。正像一個整天吃大米白麵、大魚大肉的人,長期下去可能會因維生素C和纖維素等營養素的缺乏或失衡而引發肥胖、便秘、高脂血症、心腦血管疾病等,這時補充蔬菜就顯得尤為重要。

  食補在民間也有許多講究,如按地理特點,中國南北方有各自的習慣。各民族也有各自的食補方法。一年四季也各有不同,如冬季氣候寒冷,陽氣內藏,陰氣內守,北方注重補腎養精助陽,多用溫補以預防寒症。不同的體質和疾病,如手術後、孕産婦、大病初愈等,也有不同的補法。食補經常利用當地的特産發揮作用,如延邊的狗肉,寧夏的枸杞,山東的大棗,吉林的山蛙等。食補貴在持久,一次進補量不可過大,更不應急於求成,造成“生痰助熱”的後果。

熱詞:

  • 藥補
  • 張景岳
  • 補虛
  • 詩話
  • 蔬菜
  • 內經
  • 説文解字
  • 民以食為天
  • 養生
  • 高脂血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