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不要讓農民被人情債壓垮(組圖)

發佈時間:2012年02月25日 15:34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寧夏網-寧夏日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冷冰雪

  前些天,一位多年不見的前同事,突然造訪,笑嘻嘻稱是專為給筆者送“紅色罰款單”來的。

  這位曾經的同事,曾經沒多少交往,10多年來也沒什麼聯絡。如果不是因為這份“紅色罰款單”,筆者都不知道他有位公子。

  但無論如何,“紅色罰款單”送上門來,只能“笑納”,而且屆時還得乖乖隨禮。這就是人情。

  以筆者為例。單位大,人員多。領導的孩子辦喜事,同事的子女結婚,年輕人找到如意伴侶......不管認識不認識、熟悉不熟悉、願意不願意,每年一二十次“隨禮”,是必不可少的“人情債”。

  好在,筆者的“人情債””比較單純。雖然這些年,隨禮的數額伴著CPI不斷上漲,筆者還能承受。

  可有些人,還真難以承受這重重的“人情債”。據報道,同心縣農調隊2011年農村住戶年報數據顯示,該縣農民人均人情費支出為981.5元,同比增長76.40%。(本報2月20日載)

  每年近千元的人情費支出是個什麼概念?要知道,當年該縣的農民人均純收入只有3941元。也就是説,佔到了人均收入的四分之一!

  不只在同心,本報去年11月18報道,當年1月至9月,原州區農村人均人情支出336.57元,高於文化教育和醫療保健支出,也高於農民對種田的現金投入。

  有報道説,如今在鄉村,互相攀比的“人情”之風大肆盛行。大到婚喪嫁娶,小到翻棺賀壽、孩子滿月周歲,甚至家裏買臺拖拉機、蓋個新房,子女上大學、參軍……只要找出個“由頭”,就要找大家來“賀”。每次少則50、60元,多則成百上千。一些中低收入家庭不堪重負。

  本來,家庭的婚喪嫁娶,親朋好友的“同喜同悲”,有錢出錢有力出力,這種“禮尚往來”的人情,是增強人們感情的重要方式,包含著特有的情感文化。耶魯大學經濟學家陳志武研究後認為,這是一種隱性的金融交易安排:得到一份禮就讓你“欠一份人情”,下次回送禮時你才還了那份“人情”,類似於今天的保險和信貸,在農業社會有助於單個的人和家庭,抵抗各種風險。

  但如今,鄉村“人情”氾濫。其情感內涵、文化意味,被稀釋乃至變了味,成了沉重的負擔,影響了生産生活,毒害了社會風氣。

  “人情”氾濫既已成“風”,要想移風易俗,真不是易事。但無論如何,我們不能讓還不富裕甚至貧困的農民,被氾濫的“人情”壓垮。

  基層組織得重視起來,積極倡導良好的社會風氣,引導人們走出氾濫的“人情債”。特別是黨員幹部,要&&抵制這種風氣。

熱詞:

  • 人情
  • 農民人均純收入
  • 人情債
  • 基層組織
  • 黨員幹部
  • 文化意味
  • 種田
  • 年報
  • CPI
  • 情感內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