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人民幣國際使用給金融體系改革帶來機遇與挑戰

發佈時間:2012年02月21日 06:05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中新網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人民幣的國際使用和國內利率市場化、匯率開放、資本項目的開放是一個什麼關係?是先人民幣加快國際使用,再來國內金融體系改革,還是一個互動過程?”上海市副市長屠光紹18日在上海參加“第三屆上海金融論壇”時拋出了這樣一個並不容易回答但十分現實的問題。

  在當天的論壇上,來自海內外的專家對人民幣的國際使用,以及由此引起的中國金融體系改革提出了很多看法。

  有專家認為,中國其實在推進人民幣國際使用方面已經取得了長足的進步。比如在香港,外國公司可以購買以人民幣計價的證券,中國的一些銀行在海外已經開放了人民幣賬戶等。

  自2009年7月1日正式啟動人民幣跨境貿易結算以來,人民幣的國際使用已經在規模上有了一定的突破。“多渠道、多層次、多方式的人民幣國際使用已經開始初具態勢。”屠光紹説。

  然而,亦有觀點認為,作為世界儲備貨幣,一般有共同標準,其中經濟、金融政策是非常關鍵的因素,比如匯率、資本項目、利率等。

  “中國已經取得了一些進展,但是在貨幣的可兌換性方面需要得到加強和提高。”埃斯瓦爾 普拉薩德説。這位曾擔任前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中國部和金融研究部主任的美國康奈爾大學教授,被認為是研究中國金融改革及人民幣問題的專家。

  德意志銀行大中華區首席經濟學家馬駿認為,中國所面臨的資本項目的開放是必然的。比如經常性項目絕大部分已經開放的情況下,很多資本項的流動可以通過變相的交易來進行,國際資本和經濟總量比例提升將衝擊國內市場,而由於全球化,跨國公司也提供了資本在國家之間套利的基本渠道。

  “離岸市場對境內市場也會形成倒逼機制,離岸市場將促使業務流失海外,衝擊國內金融體系,從而推動國內包括金融管制和其他方面的資本項目開放。”馬駿説。

  上海交通大學中國金融研究院副院長費方域也認為,人民幣國際化實際上需要利率市場化和匯率的浮動作為基礎。

  雖然資本項目開放、匯率開放以及利率市場化被視為長遠的改革方向,但是短期來看仍存疑慮。

  有專家認為,中國的金融改革特別是利率、匯率的改革,在資本項目開放還沒有到位的情況下,如果人民幣的國際使用步子邁得太快,反過來可能會對人民幣的穩定帶來一些負面影響。

  海通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李迅雷表示,人民幣國際使用的進程中,即便是通過發展離岸市場來實現,也離不開資本項目的開放。“人民幣國際化,無法繞開資本項目開放這個圈子,但是這個過程可能是非常曲折、複雜的。”

  “推進人民幣跨境使用過程當中,引起爭論的一個很重要的因素是源自價格扭曲可能引起的資金流動和資産配置負面作用的擔心。”全國人大財經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吳曉靈説。但正是由於人民幣的國際使用,對國內金融體系的改革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成為促進利率市場化、匯率放開、資本項目開放的動力之一。

  在吳曉靈看來,正是由於價格扭曲産生了在岸和離岸市場的套利空間,才能夠促使離岸市場和在岸市場不斷地來完善自己市場運行的機制。當離岸市場和在岸市場的匯率和利率出現差距的時候,會迫使中國內地的利率和匯率增加彈性。

熱詞:

  • 金融體系
  • 資本項目
  • 人民幣國際化
  • 金融改革
  • 離岸市場
  • 匯率
  • 金融管制
  • 人民幣問題
  • 改革方向
  • 利率市場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