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高儲蓄之憂

發佈時間:2012年02月20日 11:56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中國經濟網 馮 蕾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前不久,人民銀行瀋陽分行公佈的統計數據顯示,2011年,遼寧居民往銀行裏存了1723億元人民幣。加上以前存款,粗略估算,每戶遼寧居民在銀行裏有10萬元存款。今年60歲的瀋陽市民張濤説,早幾年攢錢是為了給兒子上大學,現在兒子成家了,更要攢錢了,一是準備養老錢,二是給孫子攢學費。

  手中有糧,心中不慌。攢錢,不只為兒子,還要為孫子。不僅要考慮自己的養老,還要考慮下一代的教育。這不僅反映了中國百姓傳統的存款偏好,也反映了人們對未來預期的不確定。當前,我國的社會保障仍處於初級階段,普通居民有太多的後顧之憂。教育、醫療、養老,哪一樣能離得開自家儲蓄?

  面對國際金融危機的衝擊,全世界都在為提振消費煞費苦心。收入乃消費之源,提高居民收入自然成為當務之急。2011年,城鄉居民收入增幅明顯。令人欣喜的是,上海、山西、吉林、黑龍江、山東、海南、內蒙古等共計18省份城鎮居民可支配收入與農村居民純收入增速兩項數據雙雙“跑贏”GDP。

  表面上看,人們收入高了,就應該願意多消費。而在中國,卻並非全然如此。從1978年到2011年,我國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從343.3元上升到了21810元,增長了63.5倍。而居民消費率反而從1978年的48.8%下降至目前的30%多。越來越多的收入沉澱下來,變成儲蓄存款,從2005年開始,我國已成為世界居民儲蓄率最高的國家。

  “高儲蓄”與“低消費”,這一中國特有的“怪圈”被很多西方經濟學家形容為背離經濟規律、難以解釋的“謎團”,而在許多中國百姓看來,“高儲蓄”與“低消費”又不得不成為一種必選。

  相比城市居民,農村居民的後顧之憂更多。央行剛剛公佈的數字顯示:2011年全社會消費零售總額中,城市消費15.69萬億元,農村消費2.43萬億元,城市消費是農村消費的近7倍。也就是説,人口與整個歐洲相當的中國廣大農村地區,其消費力不到城市的17%,人均消費只有城市的六分之一。看病難、上學難、就業難、養老難,種種難題制約著農民的即期消費。這就需要加快收入分配製度改革,提高中低收入者收入水平,而更為重要的是,均衡公共資源的分配,加大社會保障支出,健全社會保障。

  一方面,隨著城鎮化進程的加快,越來越多的農民走進城市,這給提振消費帶來難得機遇。2011年,我國城鎮化率首次超越“50%”,這意味著中國數千年來以農村人口為主的城鄉人口結構發生了逆轉。據測算,一個農民轉化為市民,消費需求將會增加1萬多元。城鎮化率每年提高1個百分點,可以吸納1000多萬農村人口進城,進而帶動1000多億元的消費需求,而相應增加的投資需求會更多。目前我國農民工總量達2.4億人,其中外出農民工約1.5億人,農村還有相當數量的富餘勞動力,城鎮化蘊涵的內需潛力巨大。

  另一方面,與城鎮化有關的問題也擺在我們面前。隨著越來越多農村富餘勞動力進城務工,如何保障農民工子女平等受教育的權利?如何解決數千萬留守兒童的問題?住房、醫療、養老問題怎麼破解?在國家財政收入已破萬億元的今天,我們期待更多支出用於解決百姓的後顧之憂,讓大家對未來擁有更加安全與穩定的預期。這也正是中國經濟持續發展的動力所在。

熱詞:

  • 高儲蓄
  • 留守兒童
  • 儲蓄存款
  • 謎團
  • 低消費
  • 怪圈
  • 農村消費
  • 城鎮化率
  • 提振
  • 農村居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