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挨批評肯定不好受,關鍵是怎麼看待。過去不少人總覺得批評是同自己過不去。後來,有人提出,批評是政治上的關心愛護。對這樣一種提法,開始也許有人並不認為是真話,但經過長期的批評實踐的感悟,現在大家都理解了、認同了。其實,放開一想,對批評的視角和解讀還很多,比如:
受批評説明你有地位。美國前總統尼克松説過:“批評你,是因為你重要。”一個人在領導和組織心目中可有可無,也不會受到語重心長的批評和教育。在這種氛圍下,批評已經關乎地位的評估。為什麼有的領導感慨下決心批評並不難,難的是下決心不批評?原因就在這裡。
受批評説明你可信任。陳毅元帥之所以“當面敢批評”,正是因為與被批評者“難得是諍友”,如果心存芥蒂,處處提防,才不會冒着風險批評呢。戰爭年代,上級對下級“刮”起“鬍子”來,常常很嚴厲,但只要改正了,該使用照樣使用,該提拔照樣提拔,就是例證。
受批評還説明你可造就。“樹不斫不成梁,人不修不成才”。一般説來,幹事少,出錯幾率小;幹事多,出錯幾率大。所以,經常挨點批評,除水平有待提高外,還説明你是敬業之人、可造之才。實踐表明,只要善於總結經驗教訓,小批評小進步,大批評大進步,常批評常進步。
換一些視角看待批評,對被批評者來説,可以激發對批評的內在需求。現在有的同志對批評很恐懼,一個重要原因是把批評看作貶低人、埋汰人、壓制人。如同理論學習的高度自覺有賴於變“要我學”為“我要學”一樣,只有把批評與信任人、尊重人、愛護人聯絡起來,就會理解批評者的良苦用心,害怕批評就會變成接受批評,甚至從心底裏歡迎批評,一段時間聽不到批評就有點坐立不安,似乎失去了領導和組織信任似的。到了這種境界,批評何難之有?
換一些視角看待批評,對於批評者來説,可以強化堅持原則的責任意識。眼下,“原則性不強”好像也成了一個“光榮的缺點”,這同沒有把問題提到應有高度有關。如果認識到批評是對同志政治上負責的表現,是以人為本的題中應有之義,那麼對原則問題就不會該批評不批評,對觸碰“高壓線”的現象就不會該制止不制止。
當前,全軍和武警部隊團以上黨委機關正在展開“講政治、顧大局、守紀律”學習教育活動,能不能真正取得實效,關鍵取決於敢不敢較真碰硬,能不能對違規違紀的人和事敢抓敢管,切實解決問題。因此,拿起批評和自我批評的武器,增強黨的原則性,戰鬥性至關重要。
(作者單位:武警總醫院)
(來源:解放軍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