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賀友直自畫像。
最初為謀生而畫,未曾想卻成了“大家”。60多年繪畫生涯,連環畫、風俗畫讓賀友直名滿天下。
上海那些小弄堂總是藏着很多故事,也“藏”着許多低調的名人大家。
2012年年初,我去上海市中心某一弄堂採訪連環畫界的耆宿、90歲的賀友直老人,弄堂隔壁的花店裏,年輕的店主好奇地問:“賀友直老先生是幹什麼的?”
今天的“80後”、“90後”知道賀友直的不多。他們沒看過《山鄉巨變》這部被業界奉為經典的連環畫,沒經歷過賀友直、齊白石、林風眠等藝術家輩出、美術新浪潮激涌的年代;
他們不了解,早些年裏,上海有許多人每天必讀晚報,看不到賀友直《生活記趣》、《賀友直自己畫自己》的連載就着急;
他們也不知道,就在2011年10月舉行的第十五屆上海藝術博覽會上,賀友直在九旬之年創作的一組12幅風俗畫《城市邊角》驚艷亮相,成為藝博會最熱鬧的展臺。
“我一畫連環畫就聰明”
走上狹窄、陡直的木樓梯,推開門,老人正鋪紙準備畫畫。90歲了,每天上午照舊要畫上兩小時。看著畫紙,他驕傲自己“手還不抖”,也慨嘆“眼睛卻是有點花了”。
賀友直戲稱為“一室四廳”的30平方米蝸居,集客廳、餐廳、臥室、工作室於一室,自1955年搬入,就再也沒有挪過地方。儘管政府提出為老人改善居住條件,但被老人婉言謝絕。
蝸居裏,他畫出了《山鄉巨變》、《朝陽溝》、《白光》、《十五貫》、《連升三級》等一系列連環畫傑作。也用獨創的“賀式線描”畫自己──5歲喪母,由善良的姑母帶大;讀了幾年小學,最快樂的記憶是描摹祠堂裏的水粉壁畫;隻身闖蕩上海,不甘做小學徒,每日徒步1小時,到夜大學洋文;找不到工作,聽説畫一本連環畫可得四擔米,就找來趙樹理小説《福貴》,自編自畫,從此開始連環畫生涯。
“我一畫連環畫就聰明。”只念過幾年小學的賀友直一向自嘲是“鄉巴佬”、“沒學問”,對自己畫連環畫的本領卻很是自豪。經典之作《山鄉巨變》創作4年,三易其稿,兩次到湖南農村體驗生活。“賀式線描”底下,曉耕翻露草,夜榜響溪石,春雨隨風落,群鴨戲水歡,新中國建設熱潮的鄉土風情躍然紙上。
對生活有着敏銳觀察力的賀友直,憑着勤奮努力和天生的繪畫才情,開創了中國連環畫的新時代,影響了一代美術青年。1980年,賀友直受聘中央美術學院連環畫係教授,第一堂課吸引無數粉絲前往,教室的臺階上都坐滿了人。擁擠的人群裏,就有日後畫界中堅陳丹青、湯沐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