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本報訊 (記者 孫佳) 記者從省政府新聞辦昨日召開的新聞發佈會上獲悉,我省“十二五”期間,每年將拿出3億元專項資金,支持民辦高等教育發展。非營利性民辦高校將在稅費、教師職稱評審、學生待遇等方面,獲得與公辦高校同等地位。
部分民校教職工養老保險將翻倍
省教育廳相關負責人昨日介紹説,按照我省日前出臺的《關於進一步支持和規範民辦高等教育發展的意見》,我省的民辦高校和民辦高等教育助學機構將分為營利性和非營利性兩類。此次出臺的政策將非營利性學校擺到與公辦學校同等的位置上,在學校性質、教師身份和學生待遇上與公辦學校享受同等待遇。
民辦高校教師在資格認定、職稱評審、考核評價、評先選優方面,與公辦高校教師享受同等待遇,特別是在養老保險上,以前的非營利性學校是登記為民辦非企業法人,教職工的養老保險與事業單位養老保險相差50%以上,即只能拿到公辦學校教職工養老保險的一半,而今後則將與公辦學校教師同樣對待,惠及的民辦高校教職工將超過1萬人。
將派遣公辦高校教師到民校任教
我省將建立民辦和公辦高校教師合理流動機制。組織公辦高校和民辦高校開展對口幫扶,派遣公辦高校幹部、教師到民辦高校挂職或任教。
經組織同意到民辦高校工作的公辦高校幹部、教師,其原有公辦身份和檔案關係不變,退休時執行公辦高校教職工退休待遇。教師按程序在公辦高校和民辦高校之間合理流動的,其工齡、教齡、社會保險繳費年限等連續計算。
陜西民辦高等教育進入新階段
在昨日舉行的新聞發佈會上,陜西省教育廳廳長楊希文表示,《意見》充分肯定了民辦高等教育的地位和作用,全面回答了陜西民辦高等教育在新的形勢下如何應對內外壓力與挑戰、科學定位,如何遵循教育規律,完善法人治理結構,有序運轉,如何創特色,提質量,在全國繼續保持優勢地位,是對我們省民辦高等教育管理體制、運行機制的一次深刻的改革。思想解放的程度和採取措施的力度走在了全國的前列,有些可以説是前所未有的。以此為標誌,陜西民辦高等教育進入了內涵發展、特色發展的新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