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全民學英語暴露文化不自信

發佈時間:2012年02月18日 15:04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東方網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還有3年時間,西安市的公務員、民警、出租車司機乃至銀行、郵政、醫院等各個行業的從業人員,就要都會用英語對話。這是剛剛通過的西安市《加強西安國際語言環境建設工作實施意見》中明確規定的。(2月15日中廣網)

  不錯,西安作為歷史文化名城,確實吸引了眾多外國人前來觀光旅遊,相關部門確實需要掌握一定的英語交流能力,以便能夠更好地為各個層次的外地遊客服務。尤其隨著西安國際化城市的進程,西安相關部門和相關人員勢必會越來越多地和外國人打交道,對某些特殊行業的人員(譬如旅遊從業人員)作出英語要求是非常有必要的。但如果對全民作出英語學習的要求,這顯然是矯枉過正了,因為,國際化大都市和市民的英語水平並沒有必然的關係,靠提升全民英語水平來建設國際化大都市,這純屬於削足適履的做法。誠如網友們所指出的,提升全民英語水平未必能建成國際化大都市,反過來説,建設國際化大都市別總與英語較勁。

  一座城市之所以能成為國際化大都市,不在於這座城市語言的趨同性,而在於城市文化的包容性和獨特個性。世界上從沒有任何一座國際化大都市,能夠對來自世界各地的遊客提供統一的語言服務。文化的魅力和吸引力正是源於各自文化的迥異性,這其中也包括語言文化。儘管外國遊客可能會由於語言不便而造成交流上的障礙,但這絕不會因此而降低他們對探訪古都文化的熱情,相反,如果他們全身心地處在母語(英語)的海洋之中,會不自覺地産生出“反把他鄉當故鄉”的文化心理,這座城市的文化魅力説不定會因此而有所削弱呢。

  眾所週知,唐朝時的西安(長安)曾經成為過“國際化大都市”的,按照人口比例,那時候長安的“外國人”(包括突厥人和吐蕃人)比現在少不多少,當時,唐朝高度發達的文化吸引著這些“外國人”,各種語言在長安城匯集,唐朝政府從未要求誰去學習外語,倒是許多“外國”譬如扶桑國(日本)、高麗國(朝鮮)等的人在如饑似渴地學習漢語和唐朝文化。在某種程度上,長安之所以成為當時的“國際化大都市”,與這些“外國人”對唐朝文化的膜拜分不開的。可以説,唐朝人在建設當時的“國際化大都市”的時候,擁有著一種強烈的文化自信,他們因此表現得淡定從容、不卑不亢。

  我總覺得,比之昔日之長安,我們一些人明顯缺失了這種文化自信——這是一種文化不自信:唯恐自己的文化吸引力不夠強,試圖用面面俱到的服務(包括語言交流)來加以彌補。殊不知,“國際化大都市”之所以為“大”,向來就是靠文化包容性來實現的,這種文化包容性首先體現的就是一種大氣,一種自信。

  (來源:東方網)

熱詞:

  • 國際化大都市
  • 英語水平
  • 外國人
  • 文化包容性
  • 英語對話
  • 英語學習
  • 文化魅力
  • 學英語
  • 外國
  • 文化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