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新京報:“公共外交”助力,中美“路在腳下”

發佈時間:2012年02月18日 13:44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新京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習近平“敢問路在何方,路在腳下”的比喻,重訪20多年前曾居住過的房屋與房東……這些細節不僅演繹著大國形象,也在演繹著兩國友好發展的願望與可能。

  據報道,2月14日,在美國訪問的國家副主席習近平會見美國總統奧巴馬時説,中美要“堅持做朋友,做夥伴”,“把相互尊重、互利共贏的中美合作夥伴關係建設好”。在當日美國副總統拜登和國務卿希拉裏克林頓舉行的歡迎午宴上,習近平引用了《西遊記》電視劇的歌詞,説中美關係“敢問路在何方,路在腳下”。

  “路在腳下”,闡釋了中美面向未來、開拓進取的關係,它直觀,有感染力,傳導了中美構建戰略互信的信息。記得2010年奧巴馬訪華形容中美關係時,引用了孟子的名句,“山徑之蹊間,介然用之而成路,為間不用,則茅塞之矣”,也令人印象深刻。奧巴馬的“路是走出來”的與習近平的“路在腳下”,正好互為印證。而另一方面,用通俗的、民族文化性強的語言,顯然也是“公共外交”的手法之一。

  中美關係早已經跨過了單純或單層次經濟或貿易關係,也已跨過了“硬實力”層面上的外交,正在深入到文化與制度的“軟實力”層面上。在這個層面上,什麼樣的外交範式更能説服公眾、更能吸引公眾的好感與興趣,成為一個新的命題。

  一直以來,美國政壇和學界總有一種論調,認為崛起的中國必然會以美國的衰落為代價,宣揚“互害關係”,其結果是在處理與中國的關係時,不時有對抗和猜疑之意。美國在西太平洋和南中國海及南亞的一些異常活動,就是這種思維的體現。

  不能不承認,多數戰略誤判的根由,很大程度上受其國內公眾輿論與文化誤讀的影響,民意與政治家之間的“判斷錯位”,是造成國與國關係不穩的原因之一。在這種環境下,以官方主導的、能直通公眾的外交模式,愈發顯得重要,這種範式,也稱為“公共外交”。

  被稱為“公共外交之父”的美國學者埃德蒙格利恩稱“公共外交”超越了傳統外交,其目標是在其他國家培植輿論,推動兩國各類利益團體在體制外互動。

  美國前外交官員在描繪這次2月14日“情人節”會談時稱,這是中美之間“情人的約會”,他們或愛,或不愛,但至少這一天是約會的對象。一定意義上説,“情人節外交”,也是中美對各自相對國家公眾的“公共外交”舉措。

  按照行程,2月15日習近平副主席將深入艾奧瓦小鎮,重訪20多年前曾居住過的房屋與房東;2月16日將在洛杉磯會見學中文的美國學生團,並在拜登陪同下觀戰NBA籃球賽。

  所有這一切,都屬於“公共外交”的範疇,這些活動也是美國公眾最想看到、聽到的新聞,這些新聞的背後不僅演繹著大國形象,也在演繹著兩國發展的願望與可能。

  轉自新京報,版權所有,不得轉載

熱詞:

  • 公共外交
  • 文化誤讀
  • 京報
  • 路在腳下
  • 情人節
  • 助力
  • 西遊記
  • 硬實力
  • 軟實力
  • 中美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