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拾金不昧獎”是一種正向激勵

發佈時間:2012年02月18日 10:40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河北日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近日,由廣州警方起草的《廣州市拾遺物品管理規定(徵求意見稿)》(以下簡稱《規定》)向社會公開徵求意見。該規定稱:對無主的拾獲財物,可在拍賣後將拍賣款的10%獎勵給拾遺者;對有主的失物,失主領回時,可自願按遺失物價值10%的金額獎勵拾獲人。(據2月14日《北京晨報》報道)《規定》一齣臺,便引發熱議。有人認為通過物質獎勵來引導人們拾金不昧,作用不會太大,因為遺失物價值10%的金額,對於那些不願上繳拾遺物品者缺乏吸引力。更有網友認為,“拾金不昧獎”的設置非常荒唐,因為其會讓“不昧”變味,是對高尚道德行為的羞辱。

  在筆者看來,“拾金不昧”是個人道德修養的一種外在表現,屬於私德的範疇。而“拾金不昧獎”則是政府出臺的公共政策,是對良好道德行為的引導與激勵。二者儘管分屬不同的範疇,但並不衝突。

  拾獲遺失物品如何處理,不同的人會有不同的選擇:品德高尚的人會毫不猶豫地如數交公,或千方百計地尋找失主;私心較重的人一般會不假思索地據為己有;介於二者間的“普通人”拾獲遺失物品後,內心深處的私欲與公義往往會進行激烈的博弈,會猶豫、會糾結。必要的獎勵、良好的氛圍會讓更多的普通人向高尚靠攏;反之,則會使人們離良好的道德行為越來越遠。

  關於這一點,有兩則歷史故事可以給我們深刻的啟示。一則是“子貢贖人”:子貢從外地贖出了一名魯國的奴隸,卻拒絕了魯國給予的補償,孔子因此責備他,認為這樣做雖然顯示了自己的高尚,卻有可能讓其他人不願、不敢繼續贖買奴隸。另一則是“子路受牛”:子路救起了一名落水者,並接受了落水者贈送的牛,孔子因此讚賞子路,稱這樣做會促使救人者越來越多。由此可見,對於道德建設而言,個人的道德心固然不可或缺,但必要的精神甚至物質方面的激勵有時也很重要。

  從這個角度講,此次廣州“拾金不昧獎”政策的出臺,與其説是對“拾金不昧”者個人的物質獎勵,不如説是對多數“普通人”的道德引導,其目的在於引導、激勵更多的人投入到拾金不昧的行列。在這裡,筆者希望社會輿論能給“拾金不昧獎”以正面的解讀,也希望每一位受助者都能以適當方式向施助者表示感謝,更希望善行義舉者能夠做坦然“受牛”的子路。如此會有助於在全社會更好地營造出“崇德”的氛圍,樹立起“尚義”的導向。

熱詞:

  • 規定
  • 普通人
  • 子路
  • 崇德
  • 北京晨報
  • 拾金不昧
  • 尚義
  • 遺失物
  • 魯國
  • 道德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