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棚室“繡”出精品菜(圖)

發佈時間:2012年02月16日 07:28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黑龍江新聞網-黑龍江日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蔬菜村村民在溫室裏嫁接黃瓜秧苗。

  文/攝 于林波 本報記者 孫昊

  正月初八,幹冷的天氣讓人直打寒顫,但海林市海林鎮蔬菜村蘭文忠家的溫室裏卻是暖意濃濃。蘭文忠一邊忙著嫁接黃瓜苗,一邊與記者攀談起來:“這不,為了育苗的事兒,過年這些天我幾乎天天‘泡’在溫室裏,到了5月中旬,黃瓜就能採摘上市了。”

  今年42歲的蘭文忠是個“老莊稼把式”。蔬菜村人均不到2畝地,自上世紀九十年代起,他就和村民們開始種植大地蔬菜。“可種植大地蔬菜一怕自然災害,二怕‘憋菜’,碰到不好的年景,一年的投入就打“水漂兒”了。”

  如何規避自然災害和市場風險,讓農民的腰包鼓起來?經過外出考察和權衡比較優勢,近年來,蔬菜村村委會開始引導農民發展棚室設施農業。他們利用集體收入對菜農興建棚室給予資金補貼,並每年掏錢邀請美國、以色列、荷蘭、瑞士等知名農業專家教授前來講課。他們還成立了蔬菜專業合作社和經銷公司,年富力強的蘭文忠也被村委會“委以重任”為銷售公司的經理。蘭文忠和他的“倒菜部隊”四處出擊,使蔬菜村的蔬菜不僅南下到深圳、寧波、廣州等地,還“叩開”國門闖進了俄羅斯和韓國。

  近年來,蔬菜村的棚室蔬菜越種越精細,越種“花樣”越多。先後引進了西紅柿、黃瓜、彩椒等20多個國內外蔬菜新品種,基本上做到兩年一更換。而“提前延後”的種植技術又讓他們掌握了上市“時間差”,成為“北菜南調”的搶手貨。如今,蔬菜村已發展為全省村級最大的無公害蔬菜生産和出口基地之一,並被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批准為“國家級棚室蔬菜種植標準化示範區”。

  “嘗到了棚室蔬菜的效益甜頭,大家擴大規模的心氣就更高了。近10年來,全村農民自投資金建棚室就達1億多元。”蔬菜村黨支部書記竇乃興告訴記者。據統計,目前蔬菜村擁有蔬菜溫室大棚4100多棟,戶均3棟,去年蔬菜村出口外銷蔬菜達3500多萬公斤,平均每個菜農“進賬”2萬多元。

  記者感言

  設施農業告別“靠天吃飯”

  與大地種植相比,發展設施農業不受季節和氣候約束,並且具有蔬菜品種多、週期短、靈活性高的特點,然而,其投入成本高、市場風險大也是許多農民望而卻步的“瓶頸”。面對難題,蔬菜村走出了三步好棋:一是從集體收入中拿出資金給予興建棚室補貼,從而減輕了農民的投入壓力;二是不斷普及新技術、引進新品種,提高了蔬菜的科技含量和品牌價值;三是通過開闢國內外市場、打好蔬菜上市“時間差”,徹底解決農民“憋菜”的後顧之憂。

  “靠天吃飯”這個困擾農民的大問題,在蔬菜村卻通過發展設施農業迎刃而解。

熱詞:

  • 蔬菜村
  • 棚室
  • 時間差
  • 設施農業
  • 嫁接黃瓜
  • 靠天吃飯
  • 花樣
  • 新品種
  • 黃瓜苗
  • 專業合作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