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中國圖文 >

黑龍江貧困縣否認18億建溫泉果菜園供領導參觀

發佈時間:2012年02月08日 06:37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新華網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新華社哈爾濱2月7日專電(記者鄒大鵬、范迎春)數百家網站6日以《貧困縣投資18億元建設溫泉果菜基地供領導參觀》為題轉發新聞,稱國家級貧困縣黑龍江省林甸縣投鉅資建設的全國最大的溫泉果菜基地,存在“敗家”和違規行為。新華社“中國網事”記者冒雪驅車前往林甸縣展開獨立調查,探求項目的真實情況。

  投鉅資建設溫泉果菜基地引發關注

  6日,媒體《一項“惠民”工程不同的官民解讀》的報道引起網絡關注,一些微博和網站以“18億元打水漂只為領導養眼”、“天字號項目:大棚裏‘種別墅’的‘敗家工程’”、“如此敗家工程是如何批建的?”等標題轉發,以溫泉療養著稱的林甸縣投鉅資建設果菜基地的相關報道成為網民評論和質疑的熱點。

  網友根據媒體報道總結了該工程存在的四個方面問題。一是溫室大棚建設規模過大投用率過低,成為供領導參觀的“景觀項目”,實驗大棚被撂荒損壞,新建磚窯未投産即拆毀;二是違規用地建設多棟別墅,農業惠民項目變成地産開發項目;三是該項目規劃“冒進”,存在鹽鹼地不宜種植、溫室大棚取暖成本高等缺陷,致使農民無贏利空間;四是地方政府對回收土地進行二次發包牟利,引發部分原承租戶不滿而持續上訪。

  記者6日中午到達四季青鎮正在建設中的果菜基地,只見大棚集中連片,車輛穿行其中因缺少至高點無法統計確切數量。部分已經建成的棚室覆蓋了塑料薄膜和棉被,一部分棚室只建成了磚墻基礎,搭建了鋼筋,看護房還未安裝門窗。

  記者隨機走進一戶大棚,看到48歲的農民郝玉琴正在查看水果柿子的長勢。“我是給仁博公司打工侍弄大棚的,每個月工資1600元,去年到現在果菜已經賣了幾茬了,這幾天一直有菜販子過來打聽小柿子的價格。”郝玉琴説,自己不會上網,也不知道基地成了“新聞”。過去也有人來參觀,不過果菜可不是“給領導觀賞”的,而是賣到大慶周邊地區的。

  大棚中的溫度並不高,但用手摸白色的供熱管道可以感覺到明顯的溫熱。郝玉琴指著一個鼓風機告訴記者,地下溫泉水的溫度就是通過這個機器被吹到了大棚裏,今天的溫度是有意控制的,如果太熱,秧子容易長躥了不好侍弄。

  地方政府和企業回應媒體質疑

  林甸縣相關部門和基地運營企業負責人接受記者採訪時,認為《貧困縣投資18億元建設溫泉果菜基地供領導參觀》的報道與事實不符。

  林甸縣溫泉新城管委會主任張希發説,2010年5月開工的溫泉果菜基地採取“政府引導、企業運營、市場運作、農民參與”的建設模式,棚室的投資、建設、生産、經營全部由私營企業大慶仁博公司負責,項目計劃總投資61.3億元,計劃建成大棚2.4萬棟。目前企業已經投入18億元,初步建成4000棟,其中已經落實經營主體的有2000棟左右,實際生産的有600棟左右,一部分由該公司自營,另一部分由農民購買自主經營。

  “企業靠市場生存,基地生産出的芹菜、柿子等果蔬已與對接銷售,談不上是供領導參觀的‘景觀項目’。”仁博公司副總經理舒立波説,到今春已經落實經營主體的約2000棟大棚都將投入生産。他説,基地建設本身需要一個週期,而吸引農民參與也需要一個過程。目前看,招商工作確實滯後於建設工作,已經引起公司重視,一些種植合同正在洽談中。

  舒立波認為,鹽鹼地經過改良可以種植蔬菜,大棚主要依靠溫泉地熱或燃燒植物秸稈供暖,種植成本雖然高一些,但回報率也比較高。關於38棟實驗大棚撂荒,原因是不在上級批復的棚室建設規劃區域內,正在逐步拆除。磚窯是企業當初為解決大棚建設所需建材未經審批擅自建設的,後被政府部門叫停後拆除。

  張希發説,由於基地建設將引入大量人口,去年1月省政府批准在長青林場區劃內新建四季青鎮。媒體批評的“別墅”是企業結合小城鎮建設,為將來發展觀光旅遊農業建造的商服用房,目前臨時用於“種子商店”、企業庫房、鄉鎮衛生院、郵局等。由於搶工期存在未批先建問題,已被土地監管部門處罰整改,到目前用地規劃已得到審批,相關手續也已辦理完畢。

  張希發説,果菜基地項目用地來自國有長青林場。林場為此終止與原承包戶的承包合同,收回土地使用權,對近期暫未使用土地重新發包,收入歸林場,屬於企業行為,政府不存在利用土地牟利的問題。部分原承包戶上訪,主要是對補償標準不滿。

  種植戶解釋室溫與效益的關係

  針對網友關注的在高寒地區搞大規模設施農業、依靠地熱和生物質燃料供熱建設溫室大棚是否成本過高等問題,記者走訪了一些基地內正在進行蔬菜種植的農戶。

  在一棟大棚內時,51歲的高佔全正在向燃燒的鍋爐中添加燃料。高佔全説,去年6月他從黑河市來到林甸,與仁博公司簽訂了10棟大棚為期50年的購買使用權合同,每棟棚室價格35.2萬元、佔地1.2畝,由公司提供棚室、看護住房、供暖設施,地方政府協調金融機構為農戶提供每棟30萬元貸款。去年11月以來,他主要種植芹菜,每棟經營成本主要包括農家肥400元、秧苗費1500元、養護人工費1500元、燃料費約2000元以及棚室折舊等,按照棟均産2萬斤、每斤2元的平均批發價格,每棟保守可賺2萬元。目前3棟大棚的芹菜已經銷售到大慶的超市,開始換茬栽種大蔥等蔬菜。

  高佔全説,果蔬種植也有風險,與市場價格、農戶眼光、種植經營水平等有直接關係,有農戶圖省錢大棚溫度上不去,成本低但收益也來得慢。談到棚室供熱和土壤改良,他説:“我的10棟大棚目前土壤都沒有改良,産量也還可以。如果改良,成本在會在增産的果菜上收回來。不管咋説,地産菜肯定比外地長途運來的菜成本低,在價格上有競爭優勢,而且本地人也認同當地大棚菜的口感。”(完)

熱詞:

  • 果菜
  • 溫泉療養
  • 棚室
  • 別墅
  • 敗家
  • 林甸縣
  • 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