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自主招生陷入應試怪圈 漸成提前搶生源大戰

發佈時間:2012年02月15日 14:05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中國新聞網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掐尖”搶生源 趕考連軸轉 “培訓”撈鈔票

  高校自主招生陷入應試怪圈

  忙碌的“二月小高考”,以前昨兩天的“華約”、“北約”、“同盟”測試和復旦大學等高校的面試為高潮,讓旨在解決高考“獨木橋”的自主招生考試改革,再度成為社會議論的焦點。始於2003年的我國高校自主招生,十年一揮間,似乎忽然由原來的讚揚聲居多,變成現在的質疑聲不絕於耳。

  搶生源有沒有錯?

  2003年教育部開始推行自主招生,結束了此前高校只能在每年同一時間招考的歷史。然而,有專家表示,我國的高校自招已經走到了十字路口,正面臨著艱難抉擇。

  這幾天連軸轉的測試、面試,招致最多的非議便是“小高考”牽扯了考生、家長大量的時間和精力,連一些高中正常的教學節奏都被打亂了。本應是高校按照自身的培養需求和個性化辦學目標遴選學生,現在已經漸變成提前的搶生源大戰。

  對於這樣的質疑,已經獲得自主招生資格的高校心中也有一本難念的經──“我不搶,他要搶”,關鍵是要讓生源爭奪充分暴露在陽光下運行,而且,更重要的是,生源的選拔一定要與學校的培養目標和辦學思想緊密結合。比如,在前兩天的復旦大學“望道計劃”自主招生面試時,考官們反復提及的一個話題就是“興趣”,即對專業選擇、學術研究的興趣和可持續能力,這就避免了以往自主招生時容易發生的不科學做法,即只顧“掐尖”,把所謂考分高的學生先拉到籃裏,不管他是否真正具備發展潛質。

  “培訓”要不要參加?

  大學自行筆試加上面試,或者直接由中學推薦再經大學面試,這基本上成為現在自主招生錄取學生的兩個最重要方式。因此,相關的自主招生“培訓班”也在社會上應運而生,“自主招生命題專家”、“閱卷博士”、“通過率80%至85%”等噱頭宣傳極具煽動性。

  那麼,這樣的“培訓”真的能助考生順利邁進名校嗎?復旦大學副校長陸昉以這次該校的“千分考”為例説,成績特別出色的考生並不在上海,都是出在蘇浙兩省,而且是在較偏遠的地方,那裏幾乎沒有什麼培訓班。陸昉説,經過所謂培訓的學生,在專家面試後錄取的可能性只會降低不會提高,因為這些考生在回答問題時會不自覺地流露出一種思維定勢,是很容易被專家識別出來的,因此,參加這種“培訓班”沒有什麼大的用處。

  退回高考可不可行?

  針對自主招生衍生出的一些負面現象,最近有輿論提出,與其讓考生陷入一個個自招的應試怪圈,不如退回到單一的高考軌道上。對此,大多數自主招生高校都持否定態度。陸昉説:“大學應該有它的人才培養理念,有它的選拔方式。大學搞自主招生,就是希望能夠在這方面做出一些新的嘗試和探索,使得人才選拔更加科學、更加有效,也避免現在出現的各種各樣情況。”

  21世紀教育研究院副院長熊丙奇説,有考生用“海選”來形容現在的自主招生,難度都快趕上“超女”和“快男”了。其實,“海選”模式沒有錯,錯在各自為政的自主招生筆試,學生最終還是只能拿到一張大學錄取通知書,而不是像國外學生那樣,可以拿到多張通知書,“這其實也是誤導了社會對自主招生改革的評價,增加了公眾對自主招生改革的焦慮,甚至會影響到新的高考改革方案的出臺。”(記者王蔚)

熱詞:

  • 自主招生
  • 搶生源
  • 應試
  • 教學節奏
  • 培訓
  • 高考改革
  • 考生
  • 培訓班
  • 面試
  • 掐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