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油價怎麼調才合理

發佈時間:2012年02月12日 16:56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人民網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日前國家發展改革委發出通知,決定自2月8日零時起將汽、柴油價格每噸提高300元,測算到零售價格90號汽油和0號柴油每升分別提高0.22元和0.26元。

  根據中國上市公司輿情中心的監測,油價上漲消息一齣,網絡上又有不少抱怨和批評。歸納一下微博的發言,核心訴求有兩點。第一,近期物價上漲趨勢較快,大家已經覺得生活成本提高很多,這下油價又要漲,所以會有抱怨。第二,對成品油價格機制不滿,認為發改委可能更傾向於煉油企業,在決定油價調整時,向下調整不及時,向上調整較積極。最熱門的一條微博説,現在紐約輕質原油價格跌到70多美元了,為何油價還要上漲?雖然引用的數據有誤,最近的油價其實是90多美元,但這條微博還是輕鬆轉發過萬,説明確實有很多人對這個機制有疑問。

  現行成品油價格制定政策始於2008年12月,相關規則規定,“當國際市場原油連續22個工作日移動平均價格變化超過4%時,可相應調整國內成品油價格”。可以説,現行成品油價格形成機制,有跟隨國際油價波動的“市場化”部分,也有發改委擇機決策的“行政調控”的部分。其政策目標包括要保證成品油供給、兼顧對物價的影響和特定産業的成本壓力,同時還要考慮通過價格手段抑制超額需求。可能正是因為這種“半市場化”,每逢油價上調,眾輿情中對於發改委的油價制定常有微詞,認為“兩桶油”在這樣的機制下有很強的遊説力量,老百姓的油箱成了壟斷企業的“自動提款機”,不斷上漲的油價成為了行業鉅額利潤的來源。

  據統計,2008年12月新的成品油價格改革實施至2012年2月,跟蹤油價標的這一的倫敦布倫特原油期貨價格從40多美元漲到了116美元,上漲幅度約為290%,同期國內汽油出廠價由5580元/噸上漲到8530元/噸,上漲幅度為152%,可見成品油價的漲幅低於國際原油價格漲幅。根據海關總署公佈的2011年我國原油、成品油進出口數據顯示,2011年我國原油的對外依存度達到55%,全年原油進口均價達到了105.13美元/桶(2010年我國原油進口單價為76.71美元/桶)。如果單純看煉油業務板塊,國內煉油業務在2011年是全行業虧損,暴利是談不上的。當然,煉油企業的成本控制是否有力,則是另一個話題。

  既然如此,為何公眾的普遍認知與政策導向之間會存在著如此大的背離?筆者認為現行成品油價格形成的半市場化、不夠透明的決策機制是輿情時常爆發的重要原因。長期的改革方向,應該是讓市場本身來確定成品油的價格,發改委則從參與價格決定的過程中退出來。當然,如果要實現這樣的變化,其前提則是國內需要有眾多的煉油企業參與充分競爭,而不能是少數幾家企業處於壟斷地位。而在這樣的改革措施實施之前,在現有的政策基礎上,則應當考慮先從縮短調價週期、調整變動幅度及減少擇時干預入手。越少人為干預,越少外界爭議。 (曲 強 作者係中國上市公司輿情中心觀察員)

熱詞:

  • 汽油出廠價
  • 油價上漲
  • 油價調整
  • 油價波動
  • 成品油價格
  • 發改委
  • 煉油企業
  • 行政調控
  • 微博
  • 輿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