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幹部大下訪 惠及600多萬群眾

發佈時間:2012年02月12日 16:44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人民網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既要“揚湯止沸”,更要“釜底抽薪”。重慶市下決心化解信訪積案,解決群眾實際訴求。2008年以來,全市持續開展幹部大接訪、大下訪活動,全市20萬機關幹部每年參與接訪下訪30萬人次,累計接待群眾244萬人次;市、區縣共投入134億元,解決各類矛盾和問題35萬餘件,從政策層面推動解決了55項群體性信訪問題,惠及600多萬群眾。

  變“群眾上訪”為“幹部下訪”

  “劉書記,我希望我們社區的文化長廊能夠加強後期管理和保潔。”去年12月13日,渝中區區委書記劉強在該區“領導幹部社區工作日”當天,來到朝天門街道棉花街社區,參加該社區正在召開的環境綜合整治徵求意見議事會。

  見到了渝中區的“一把手”,轄區居民代表非常高興,抓住直接向區委書記提意見的機會,紛紛説出自己內心的想法。劉強不時把這些意見和建議記錄下來,統統“打包”:能夠當場解決的,立即交辦街道和部門處理;不能及時處理的,作好記錄,和居民代表商量好反饋的時間。

  2008年以來,重慶持續開展幹部大接訪、大下訪活動,全市20萬機關幹部每年參與接訪下訪30萬人次,一大批矛盾糾紛及時得到化解,市民的合理訴求及時得到了滿足。

  2011年,市委出臺《關於推動幹部下訪群眾制度化的決定》,成立市和區縣群眾工作聯席會議,在全國率先從省級層次建立群眾工作體系。中央信訪工作督導組認為,重慶的大下訪活動成效前所未有,全國一流。

  尊重個體 順應民意

  “從十八梯搬到李子壩,我將開始新的幸福生活!”近日,曾一直住在渝中區十八梯的居民趙華明説,從不足10平方米、沒有廚房和配套設施的“穿鬥房”,搬進75平方米的小區電梯房,這是他人生中最重大的一次轉變。

  趙華明曾經居住的渝中區十八梯月臺壩44號的房屋,是父親留給他的。這間房屋最早建於民國,原本是一所公館的廚房,後來經過改建成為他的家。“房子太小,沒有廚房,我們就在屋外搭了一個偏棚做飯。”趙華明説,這間房子也就只能遮風避雨。

  2010年7月,渝中區決定對十八梯片區進行舊城改造,危舊房改造部門主動上門搞民意調查。十八梯的房子太老、太舊了,哪戶人家不想改善?但大家住慣了,也不願離開這裡。知道了大多數居民的想法,危舊房改造部門積極做工作,多次上門宣傳拆遷政策,又開展了幾次民意調查,啟動重大決策信訪穩定風險評估機制,並明確了一個拆遷條件:當地居民不滿意不拆遷、群眾不點頭不拆遷,把拆遷的決定權交給當地居民。

  一系列宣傳和傾心交流,讓趙華明等人逐漸明白,原地還房的訴求儘管有一定道理,卻不符合市場經濟規律,在操作上很難實現。當地黨員幹部的交談也讓他明白:拆遷,不是把當地居民趕出十八梯,而是以此為契機,開啟嶄新的幸福生活。

  看了好幾個安置房項目,趙華明最終選擇了李子壩168號4棟的一套75平方米的兩室一廳住房。搬遷後,他得到了拆遷費、搬家費、過渡費、裝修補償費和提前搬遷獎勵等,足夠他再安新家。

  我市堅持以群眾工作統攬信訪工作,進一步完善重大決策事項社會穩定風險評估機制,尊重群眾的利益訴求。在容易發生信訪問題的舊城改造過程中,主城九區已完成危舊房拆遷1218萬平方米,涉及15萬戶,強拆戶數不到0.33%,主城區拆遷安置類信訪問題下降了90%以上。

熱詞:

  • 群眾上訪
  • 接訪
  • 信訪問題
  • 一把手
  • 打包
  • 群眾工作
  • 2008年
  • 危舊房改造
  • 信訪工作
  • 舊城改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