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新京報:艾滋檢測實名制 後顧之憂仍待消除

發佈時間:2012年02月12日 14:05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新京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當前真正需要做的,是通過健全醫保、完善個人隱私保護機制以及加強艾滋病知識科普,打消不科學的畏懼心理和各種歧視性觀念。

  據報道,針對部分省份擬推行的艾滋病檢測實名制,中國疾控中心相關負責人表示,實名制有利於治療和預防,“尤其是在防控重點地區開展更廣泛的實名制艾滋病檢測,是非常有效的措施。”

  近來,對艾滋病檢測是否該實名制,爭議頗大。支持者認為,檢測實名制有利於防止和治療艾滋病,因為如匿名檢測,醫院很難聯絡到患者本人,一些確診的患者不取檢查結果、不知情,卻混雜在人群之中,可能導致更多人感染;反對者則認為,艾滋病檢測實名制可能導致患者隱私洩露,並使得一些疑似艾滋病患者、病毒攜帶者因懼怕信息洩露而逃避艾滋病檢測,反倒增加了艾滋病傳播的風險和防治的難度。

  艾滋病防治説到底是醫學問題,醫學是自然科學的一部分,科學問題當然不能靠爭辯雙方誰嗓門大來取捨。面對爭議,厘清爭議雙方的顧慮,盡可能地在患者隱私保護和艾滋防控之間尋求平衡,才是理性態度。

  平心而論,艾滋病檢測實名制本身符合醫學規律,也有利於艾滋病的防治,對患者、公眾,都應該是有利的。問題在於,反對者的顧慮並非沒有道理:儘管有關方面承諾,醫院會對患者個人信息保密,但近來許多本該嚴守客戶隱私的部門、單位多次出現泄密現象,這其中既有疏忽大意,也有出於各種目的的有意洩露甚至出賣,這些後顧之憂不能有效解除,誰敢“實名”呢?

  但,患者逃避實名制最根本的畏懼,在於社會和世俗對艾滋病毒及其傳播的恐懼,和對艾滋病患者、攜帶者的排斥、歧視,他們擔心一旦“實名”、確診且個人隱私洩露,自己將成為與世隔絕的“野人”和社會的棄兒。這種畏懼和擔心並非無病呻吟,歧視、排斥和恐懼,在很多地方是切實、普遍存在的,無視這一點而強推實名制,不可能不遇到檢測者的強烈抵觸。

  實際上,在歐盟絕大多數國家和加拿大等國,由於實行全民醫保,患者的信息都在統一的醫保卡中保存,艾滋病的實名制早就沒有任何問題(因為只要去醫生處看病、體檢就必然是實名制的,否則無法納入醫保)。在這些國家,“實名制”的實現,甚至約定俗成,是以如下“交換條件”達成的:檢查和治療的福利化;完善的個人隱私保護機制;社會對艾滋病知識的科學常識普及,及公眾對艾滋病患者、病毒攜帶者的包容、關懷和幫助。正是這些“交換條件”,解除了上述國家“實名制”的後顧之憂。

  由此可知,當前真正需要做的,是通過健全醫保、完善個人隱私保護機制,以及加強艾滋病知識科普,在全社會樹立對艾滋病、艾滋病患者和艾滋病毒攜帶者的正確認識,打消不科學的畏懼心理,和將艾滋病患者、病毒攜帶者“打入另冊”的歧視性觀念。惟如此,艾滋病檢測實名制才能得到切實推廣實施。

  轉自新京報,版權所有,不得轉載

熱詞:

  • 實名制
  • 京報
  • 艾滋病檢測
  • 患者隱私
  • 艾滋病患者
  • 實名
  • 交換條件
  • 野人
  • 病毒攜帶者
  • 艾滋病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