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隨遷子女納入財政保障的制度善意

發佈時間:2012年02月11日 17:48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國際在線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繼教育部公佈2012年工作要點後,教育部基礎一司也公佈了2012年重點工作。其中,一大重點是將常住人口全部納入區域教育發展規劃,將隨遷子女全部納入財政保障範圍,保障隨遷子女平等接受義務教育。(2月8日《法制晚報》)

  統計顯示,目前全國義務教育階段隨遷子女已達1167萬,僅在北京一地,義務教育階段隨遷子女就高達47.8萬人。與留守兒童相比,隨遷子女是幸福的,他們不必承受與父母分離之苦,但城市並非桃花源,不是所有的隨遷子女都能享受到完整的義務教育,有隨遷孩子感嘆,“每隔一兩年都要找新學校讀書”。隨遷子女讀書難的背後,與流入地政府部門熱情不夠、包容性不強、怕承擔責任有一定關係。

  如今,隨遷子女全部納入財政保障範圍,將一解流入地政府部門的後顧之憂。還將減少留守兒童,改變他們向下的命運之路,一份來自廣東三大監獄的調查顯示,八成犯罪的新生代農民工在幼年時留守農村無人看管。換言之,他們年少時曾是留守兒童。隨遷子女納入財政保障雖然值得激賞,但應該厘清,究竟是國家財政負責還是地方財政負責,抑或兼而有之?如果有國家財政兜底,這筆錢是否完整用在隨遷子女身上?如果地方財政負責,如何確保這筆錢投入到位?

  去年年底,教育部長袁貴仁向全國人大常委會作報告時説,2011年,全國進城務工人員隨遷子女在公辦學校就讀約79.2%,比2010年增長了12.7%。八成隨遷子女進入公立學校,令人欣慰,但很顯然,仍有兩百多萬隨遷子女無法進入公立學校。如今財政兜底了,公立學校是否敞開胸懷接納隨遷子女?未必!此前已有媒體報道,近幾年,隨著北京戶籍學生人數的減少,北京市教育系統寧可合併、減少中學數量,從而保證北京市高考的高入學率,也不願意招收外地學生。

  如果隨遷子女進入打工子弟學校,不僅師資、設備是一大難題,民工子弟學校自身的命運也讓人難以託付,比如,去年秋季開學前,北京不少民工子弟遭遇滅頂之災。據報道,繼2009年年底因城建規劃遭遇大規模拆遷後,2011年6月以來,北京海淀區、朝陽區、大興區等地有30多所打工子弟小學被關停或即將關停。基於此,隨遷子女全部納入財政保障,只是第一步,應關注他們能否真正進入公立學校,平等接受義務教育。

  此外,隨遷子女需要的不只是義務教育,更需要在當地參加升學考試。眾所週知,《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明確了“兩為主”政策,其主旨是“確保進城務工人員隨遷子女平等接受義務教育,研究制定進城務工人員隨遷子女接受義務教育後在當地參加升學考試的辦法。”如果隨遷子女只能受教育,而無法在當地升學考試,特別是不能參加高考,到最後不得不回戶籍所在地考試,其命運或許因而變得黯然。

  培根説:“只要維持公平的教育機會,貧窮就不會變成世襲,就不會一代一代世世代代地窮。”隨遷子女全部納入財政保障,是對義務教育法的踐行與深化,是隨遷子女接受教育、開啟人生畫卷的基石。為了讓隨遷子女更好地接受優質教育、融入城市生活,顯然還需要更多的制度性安排。(王石川)

熱詞:

  • 隨遷
  • 子女平等
  • 留守兒童
  • 公辦學校
  • 保障範圍
  • 公立學校
  • 優質教育
  • 升學考試
  • 法制晚報
  • 打工子弟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