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針對“以藥養醫”這一頑疾,市醫管局將操起手術刀。京港醫管局昨天在京共商“醫改”,為推進“醫藥分離”,本市醫管局擬從香港聘請1名總藥劑師,並讓藥劑師進駐各醫療機構,形成體系,以提高用藥合理性,降低藥品費用。
“北京最好的情況,醫藥收入中藥品比率也高達50%,而香港是8%,差距很大,但治療效果沒出現本質差異,如何進行合理治療,藥劑師的意見很重要”,市醫管局副局長毛羽昨天表示。
在上月舉行的北京 香港經濟合作研討洽談會上,京港兩地醫管局簽署合作意向書。昨天,香港醫管局董事會主席胡定旭一行來京,兩局高層首次進行實質性合作洽商,“醫改”成為共同關心的問題。
市衞生局、醫管局局長方來英介紹,從統計數據看,本市去年醫療費用10年首降,藥費也相應下降,但佔醫療費用比重依然較高,“這導致醫藥分開的本質是調整收入結構”,醫管局目前正在着手制定相應措施。
為減少患者“買藥”的錢,降低藥品在醫療服務收入中的比重,醫管局擬加強藥劑師的作用,以實現合理用藥,並加強醫院藥事管理。為此,香港醫管局將為本市醫管局推薦一名總藥劑師,雙方還將互派管理、技術人員進行交流,在專業技術、信息資源等方面展開闔作。
>>對話
藥劑師作用不可替代
記者:為何從香港聘請總藥劑師?
毛羽:香港醫管局成立於1990年,二十多年來有很多成功的經驗可借鑒。北京和香港在人口數量、服務總量上有相似性,在醫改的制度、效果上可參照。
目前我們的醫藥費用中,藥品比例佔收入半壁江山,香港不足我們的五分之一,治療效果並沒有下降或打折扣,其中藥劑師起到重要作用。這個差距不是因為制度不一樣,而是因為管理方法和措施,我們可以調整政策,借鑒思路。
記者:聘請藥劑師能改變“以藥養醫”局面嗎?
毛羽:藥劑師的工作是配合臨床醫生,對疾病的合理用藥進行討論,就藥品的選擇、使用提出自己的意見,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但目前北京的醫療機構中,藥劑師的作用沒完全發揮出來,所以我們想以在醫管局建立總藥劑師的形式,使藥劑管理形成一個行政管理體系。
藥劑師的作用是有限的,但如果有限的作用都不體現,很難説政策的改變能完全産生效果,完善藥劑師的工作是對內部現有工作的補充和加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