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時評:“‘三公’經費並非越少越好”

發佈時間:2012年02月11日 14:20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工人日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近日,財政部財政科學研究所副所長劉尚希發表在最新一期《中國經濟週刊》上的談論“三公”經費一文引起爭議。文末指出:“三公”經費並非越少越好,更加合理化,才是我們追求的目標。合理標準的確定,就是以使政府更有效地履行職責為目標,而不是起妨礙作用。文章還就公車改革進行了舉例:公車改革有一個前提,要以不降低行政效率為條件,我們不能為了減少公車費用而影響了行政效率。關於配車的範圍,是不能以級別為標準的,比如縣長是處級幹部,原則上不能配車,但是也不能讓縣長騎著自行車到處去開會、檢查和應急。

  平心而論,這篇談論“三公”經費的文章,大部分內容都還中規中矩,其中“三公”經費的含義要有嚴格的技術、會計標準,要更加透明,一些涉及公眾不熟悉領域的信息應加以解釋等觀點和建議,都切中了當前現實要害。可令人費解的是,文章在強調改革的同時,突然話鋒一轉強調“‘三公’經費並非越少越好”!

  任何事都過猶不及,如果將“三公”經費壓縮到縣長必須騎自行車辦公的地步,當然值得斟酌;從這個意義上講,“三公經費並非越少越好”似乎是一種很理性的表達。但是,任何看似理性的表達,都必須配合具體的話語環境。在“三公”經費公開都很成問題,更遑論大幅減少“三公”經費的當下,提出“‘三公’經費並非越少越好”,顯然過於“超前”了,沒有抓住時下問題的要害。

  眾所週知,無論是“三公”經費公開,還是“三公”經費壓縮,公眾並沒有直接的話語權和參與權。換言之,這是一個裁判員與運動員合二為一的遊戲。在這種情況下,縣長雖級別不夠,但相關法規從未影響其享受專車,根本不用財政部官員“擔憂”其騎自行車辦公。因此在當前實際下,“‘三公’經費並非越少越好”是一個徹頭徹尾的偽問題。

  站在納稅人角度,當然是“三公”經費越低越好;可是站在一些官員角度,現在的“三公”經費如果不是太低了,至少也是“合理”得再沒有壓縮空間。沒有公眾的監督,奢談制定“三公”經費的所謂“合理標準”,只會讓“三公”經費消費主體做出有利於自己的解釋,進而妨礙“三公”經費的改革進程。

  “三公”經費改革,首先需要做的是讓賬目透明公開,然後是預算的硬性約束和逐年壓縮。

  (來源:工人日報)

熱詞:

  • 三公
  • 擔憂
  • 中國經濟週刊
  • 經費
  • 財政部財政科學研究所
  • 參與權
  • 行政效率
  • 會計標準
  • 公車改革
  • 運動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