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減負”的視聽衝擊和執行困境

發佈時間:2012年02月11日 07:48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四川新聞網-成都晚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2月7日,教育部對於新課標的修訂背景和新變化介紹稱,本次修訂課程內容在課程難度控制上,有些學科直接刪去了過難的內容。而針對媒體報道的小學中低年級減少識字量,教育部相關官員回應,其實整個小學階段識字寫字總量保持不變。(詳見本報今日16版)

  教育部此舉被認為是減負措施,但眾所週知,“減負”早已不是什麼新鮮話題,它就像一幅存在已久的圖畫,每到學期伊始,就會被人們或鄭重其事或信筆塗鴉地添加一些筆墨。從過往的經驗看,教育減負消息一經傳出,都會揮發著五味雜陳的氣息。一方面帶給人們新一輪的視聽衝擊,另一方面也會不可避免地遭遇執行困境。

  制度設計的善意和政策傾斜的力度顯而易見。然而,任何公共政策的出臺,都不可避免地與老百姓的輿情民意發生碰撞。“減負”舉措剛剛新鮮出爐,卻早已口水不斷。公眾的糾結點,顯然並不在於新課標內容本身,而是擔心“減負”政策在執行中遭遇困境。

  面對“減負”,不論是教師,還是家長,抑或是學生,最典型的顧慮就是“我減負了,別人不減負,我豈不是吃虧了?”於是,“我”拼命補課,別人也拼命補課,大家都進入一種惡性競爭的狀態,層層加碼,“減負”也就被掏空了意義。

  因此,我們在肯定教育管理部門傾聽民聲、順應民意的革新之舉、體驗視聽衝擊的同時,更應該把關注的目光聚焦在如何走出減負的執行困境。

熱詞:

  • 肯定教育
  • 教育部
  • 視聽
  • 補課
  • 新課標
  • 困境
  • 家長
  • 教師
  • 民聲
  • 學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