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中國圖文 >

公派出國人員滯留調查:優良學術氛圍等成不歸原因

發佈時間:2012年02月10日 12:03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中國新聞網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越來越多的滯留國外者正轉換著各種身份“回來”,對高校的管理者來説,解決“海不歸”現象已不能只靠“除名”一種方式。

  2月的太原,天氣絲毫沒有轉暖的跡象。太原理工大學人事處處長劉光煥還在家過寒假,但整個假期他都在焦慮之中度過。

  2011年12月,太原理工大學宣佈對103名公派出國進修、多年逾期不歸的教師解除編制。雖屬校方“最後通牒”,但作為人事處處長的劉光煥仍舊期望:也許有人會在截止日期前回來?

  事實並非如他所願,直至放假前也沒有一個教師或家屬找他,要求採訪的記者反倒不少,這讓劉光煥有些無奈。

  其實,大學對滯留國外的教員解除編制的做法在國內並不罕見,在諸多類似的事件背後,存在著制度、政策甚至國情等諸多深層次的原因。

  滯留

  公告是在12月15日下發的。當日,太原理工大學人事處在校內貼出公告,內容為“根據太原理工大學《關於不再保留田有亮等103名出國逾期不歸人員公職的決定》(校人字[2011]21號)文件,請下列103名同志本人或委託親屬於2012年1月15日前到校人事處辦理離校、檔案轉移等有關手續(後附名單)”。

  很快,公告被人拍下來傳到網上,其後一週多時間裏,這張照片被網友廣泛傳播。103人的數字讓一些不熟悉大學編制的網民覺得太龐大了,“怎麼這麼多人滯留國外?”“教師的愛國熱情哪去了?”一時間,網友議論紛紜。

  在劉光煥看來,這個數字並不嚇人,太原理工大學屬於211工程重點大學,有著4000名教職員工的編制,目前有教員1900多人, 103人的比例不算太高。而且這些人都是在上世紀八九十年代出國學習深造後逾期未歸的,是二十年間積累的結果。

  1997年,太原工業大學、山西礦業學院、太原工業大學材料學院三校合併,成為新的太原理工大學。

  “合併成立太原理工大學前,三個學校或多或少都有出國逾期不歸人員存在,合併後這些人匯總到一起就顯得人數很多。”劉光煥特意解釋。

  據《中國新聞週刊》了解,列入名單的103人基本上為1984年至2001年間公派出國進修後逾期未歸,其中一多半滯留美國。也有極少數是自費出國的和探親的。

  “這麼多年過去了,到了該解決的時候了。”劉光煥説,103人中滯留國外最短的六七年,最長的有25年。出國時他們的學歷是本科和碩士,職稱大多是講師,在當時屬於高端人才。佔著編制,又不回來教學,長期下去肯定不是辦法。

  劉光煥説,國外優良的科研、生活條件是上述教師去國不歸的主因。“有些人中已拿到了綠卡,有了很好的職位,有的人在跨國公司上班,有的人自己辦公司,有的人在國外高校獲得了教職,所以根本不在乎編制。”

  事實上,教師滯留國外的現象在國內高校中並非個案,上世紀八九十年代開始,中國公派出國留學人員中便屢屢有人“逾期不歸”。國家教委原副主任韋鈺曾對媒體透露,1978-1996年間,國家公派4.4萬人出國留學,回國3.7萬人,回歸率為84%;單位公派8.6萬人,回國4.8萬人,回歸率為僅56%;即當時總數近5萬國家和單位公派人員沒有按規定回國。

  “當時大環境就是這樣,好多學校都有這種現象,並不是太原理工大學一家。”劉光煥説。

  對長期不歸的教師宣佈解除公職成為國內高校不得已的舉措。山東農業大學在2005年曾發文件決定“不再保留劉芳等87名逾期不歸出國人員公職”;2009年,武漢科技大學對包含出國逾期未歸者在內的20名長期不在崗人員進行了處理;同年南京航空航天大學要求出國逾期未歸長期離崗的21名原教職工辦理離校手續;2010年,華中農業大學決定“不再保留畢戈等15名出國(境)逾期未歸人員公職”;2011年初,湖南大學清退包括6名教授在內的26名擅自離崗出國逾期不歸的教師。

  勸歸

  “學校一直在想辦法讓這些人才回來”,太原理工大學外事處負責人吳長建説,之所以到現在才取消編制,和太原理工大學採取的感召政策有關。

  為了給滯留國外的人一個“臺階”,太原理工大學一直保留著103名出國逾期不歸人員的編制、檔案和公職,但是工資停發。

  吳長建説,1986年國務院批轉的《關於出國留學人員工作的若干暫行規定》明確規定,未經批准逾期不歸的,一年內停薪留職,一年後是否保留公職,視不同情況由派出單位決定。“當年往發達國家外派留學生時,最擔心的就是‘人不回來’,所以這些限制規定一般都執行得較嚴。因此根本不存在什麼保留編制‘吃空額’的事情。”

  在人才資源遠不如北大、清華的太原理工大學,最終選擇了爭取這些滯留海外的人才回歸學校的做法——長時期保留公職。

  吳長建記得,從十多年前開始,逢年過節,外事處的姓趙的老處長就帶著他們到滯留者家中拜年。有時還要給能聯絡上的滯留者寄賀卡、發郵件,甚至想各種辦法直接打電話。“但效果不是很好,還是沒什麼人回來”。

  逾期不歸的現象1996年以後開始改觀。

  吳長建説,1996年,國家成立了國家留學基金管理委員會,公派出國留學要按照“個人申請、專家評審、平等競爭、擇優錄取、簽約派出、違約賠償”的制度化程序進行,留學前要繳納好幾萬保證金,違約還要繳納好幾萬違約金,再加上國內這幾年經濟發展比較快,大環境好了,滯留國外的現象也越來越少。

  “從2001年開始到目前,太原理工大學公派人員幾乎沒有滯留國外的情況發生了。”

  教育部官員的講話證實了上述説法。

熱詞:

  • 太原理工大學
  • 1986年
  • 出國人員
  • 學術氛圍
  • 學術交流
  • 中國新聞週刊
  • 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