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特權意識不除“特供”難以禁絕

發佈時間:2012年02月07日 23:28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法制日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朱慧卿/畫

  “‘清華大學百年校慶特供黃鶴樓香煙’1萬元一條!”近日網絡上流傳這樣一個帖子,令網友們驚詫和懷疑並存。清華大學日前就此發表聲明,表示從未向任何企業授權生産或向其定制任何香煙製品,校方將保留追究有關侵權者法律責任的權利,並增強知識産權保護力度。

  儘管清華大學公開闢謠,不過,公眾的疑慮似乎並未完全打消。據《法制日報》此前報道,時下“特供”産品的普遍存在,歷歷在目,不容忽視。從“特供酒”、“特供牛奶”到“特供蔬菜”等等,“特供”産品早已經滿天飛了。那麼,“特供”産品為什麼會如此瘋狂吸金,甚至完全可以蔑視商品的價值規律而形成某種畸形繁榮的産業鏈?

  這其中的關鍵,恐怕在於“特供”生態中或隱或現的特權因素。也就是説,一旦權力經由商業之手精心勾兌,並公開叫賣,“萬元一條”當然也就算不上什麼稀罕的事情了。

  舉凡“特供”,那些授權的國家機關、單位的來頭自然都很大,都代表了某種特定的權力和權威。這種權力和權威既能夠傳遞給消費者一種高人一等的暗示,以及由此帶來的愉悅的消費體驗,也使得那些授權單位找到了一種久違了的特權的美好感覺,更何況,太陽底下沒有白白出讓的權力,總有一些利益讓那些機關、單位欲罷不能。

  當然,這裡面也不排除個別企業故弄玄虛,借用一些曖昧、模糊的“特供”、“專供”字樣以牟取商業利益。《法制日報》記者的調查顯示,使用國家機關、事業單位或相關建築名稱用於商業宣傳背後,有著一條完整的“産業鏈”,有授權、有設計、有分銷。假冒特供並不普遍,相當一部分的“特供”都是權力與商業的結合。

  這種結合是如此膠著、如此強悍,以致相關部門的整治行動每每難以奏效。據披露,早在2004年,國家工商總局就發佈過《關於嚴禁在商業廣告中使用國家機關名義的緊急通知》,其後幾年,類似的通知不知凡幾,最近的一次是在去年年底,國家工商總局再次發出《關於持續做好含有“特供”、“專供”等內容廣告日常監管工作的通知》。

  屢禁不止、禁而不絕,表面上看似乎是這一畸形産業鏈中的利益驅使,而根源依然在於商業利益背後的特權意識。必須明確,“特供”産品上那部分高高溢出的價值,其實就是用於贖買特權的價格。特權意識不除,特供産品則不可能真正禁絕。

  “特供”産品氾濫,一方面造就了一個畸形繁榮的市場供求假象,損害了經濟社會的正常運行;另一方面也不可避免地透支了機關、單位的社會公信力,甚至玷污國家機關的社會形象。長此下去,危害十分嚴重。

  當下之計,除了監管部門應該進一步強化日常監管、加大執法力度之外,對於那些涉嫌“賣牌子”的國家機關、大單位,也要嚴格按照國家相關法律之規定,約束權力,杜絕隨意授權。特別是,一定要摒棄經濟社會運行過程中的特權思維、特權意識,將權力的邊界限定在法律的規範之內。

熱詞:

  • 特供
  • 産業鏈
  • 國家機關
  • 專供
  • 畸形繁榮
  • 特權
  • 蔬菜
  • 2004年
  • 黃鶴樓
  • 百年校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