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評論:鎘污染後續治理不能掉以輕心

發佈時間:2012年02月07日 15:56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中新網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鎘污染不僅體現在對水體,還可能對土壤和作物造成污染。所以,即使當地水質達標之後,對土壤、作物等還要嚴密監測監控。

  據報道,廣西龍江河嚴重鎘污染後,環保部門採取了投藥絮凝沉澱、調清水稀釋和降低鎘含量處理三種方式治污,鎘濃度峰值從超標80倍削減到目前的低於20倍。

  目前的鎘污染治理取得了很大成效,當地民眾終於可以把懸著的心暫時放下來。但需要提醒當地有關部門的是,排鎘(污)易,治鎘(污)難。鎘污染不僅體現在對水體,還可能對土壤和作物造成污染,如果鎘富集于食物,如水稻、菜蔬等被人攝入,就會對人和生物造成危害。所以,即使當地水質達標之後,對土壤、作物等還是要嚴密監測監控。

  要把鎘對人和生物的危害減少到極小程度,可以通過化學和物理工程治理、土壤置換治理和生物治理等多種方式來實現。

  而現在化學工程的治理主要適用於鎘污染水的治理。通過化學工程治理,這些含鎘大顆粒物沉澱後會提高水質,但是它們沉積于河床之後還可能慢慢釋放,因而可能隨著灌溉農作物而污染農田,並富集到農作物,如水稻中,損害人的健康。雖然參與治理的專家表示這些顆粒“沒有明顯的環境影響”,但未來對龍江河流域以及下游流域的土地,還是應進行長期的跟蹤監測。

  因鎘造成水污染後繼續污染土地和農田,並産生嚴重後果的,在日本歷史上就有前車之鑒。橫貫日本中部的富山平原有一條叫神通川的河灌溉著兩岸肥沃的土地。早在20世紀初,三井金屬礦業公司在這條河的上遊建成煉鋅工廠,把大量污水排入神通川,其中就有大量的重金屬鎘。由於飲用這條河的水和吃這條河的水灌溉的水稻,從1911年起,神通川就出現了第一例“痛痛病”。此後,“痛痛病”在當地流行20多年,造成200多人死亡。

  為此,三井公司付出了沉痛代價,不僅要賠付受害者的醫療費和生活費,而且要為治理鎘污染土壤埋單。日本研究人員在1975年提出了治理鎘污染土地的土壤置換法,把鎘土埋到25厘米深的地下(因為水稻根不會向下長到25厘米),置換土壤。這一計劃並非是全面改造土壤,被污染的土壤仍然埋在地下,所以叫“客土”計劃。該計劃的經費大約是420億日元(折合人幣30億元),其中三井公司承擔約40%,其餘的由中央和地方政府承擔。

  廣西龍江河流域的鎘污染的嚴重程度如何,是否需要採用類似日本的土壤置換來進行治理,需要今後的調查和研究才能確定。不過,當地有關部門不能掉以輕心,在渡過眼前可見的污染難關之後,還要對河床裏的那些沉澱物進行持續觀測,根據實際情況決定是否採取後續的治理措施。

  □張田勘(學者)

熱詞:

  • 鎘污染
  • 痛痛病
  • 1975年
  • 治理措施
  • 水稻
  • 客土
  • 灌溉
  • 流域
  • 水質
  • 龍江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