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補上醫療體系最短板(見解)

發佈時間:2012年02月07日 10:44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在醫療衛生服務需求中,人們反映最強烈的就是“看病貴、看病難”的問題。我國的醫改給出的解決路徑是“保基本、強基層、建機制”。如今,醫改已推進兩年多,醫改的方向是對的,路徑是正確的,也取得了驕人的成績。

  為何這麼説?先分析“看病貴、看病難”的原因。所謂“看病貴”主要是“以藥補醫”的趨利機制和個人支付比例過高並存的問題。應“以技補醫”,消除藥品流通環節的虛高收費,理順技術服務的價格體系,體現醫務人員的技術勞動價值。而減輕個人負擔的看病費用,需要一個政府主導的、社會互助性質的疾病風險分擔機制。這幾年大力推行的新農合、城鎮居民醫保、城鎮職工醫保就是要建立這樣一種社會互助機制。這是真正的“保基本”。

  “看病難”主要是到大醫院看名教授難,去基層醫療機構看病的人並不多。這幾年,國家確實投了不少錢建設基層醫療機構,包括縣鄉村三級醫療網絡,從基本建設到設備配置,都有了大幅度的改善。同時加強建設醫生隊伍。這就是“強基層”。

  對於公立醫院來説,改革就必須建機制,建立起既體現公益性、能夠增強服務能力,又有利於提高服務效率的體制機制。醫改這幾年,衛生行政部門不遺餘力地進行整頓,從“反商業賄賂”到“醫療質量萬里行”、“平安醫院創建”、“合理用藥行動”,再到“預約掛號”、“節假日門診”等等。這些一點一滴的“改良”其實也是在“建機制”。

  一個國家運行良好的醫療服務體系更需要堅實的底部。只有基層、大醫院兩方面都有了長足的進步,中國的醫療系統才算真正改觀。然而從目前來看,讓底部堅實起來仍需要假以時日。

  我國有著世界上最龐大的人口、巨大的經濟文化和醫療資源分佈的差異、古老的中醫藥傳統、曾經擁有的被國際推崇的水平低但公平性好的農村合作醫療、兼具發展中國家和發達國家特徵的疾病譜……有些給醫改帶來了巨大的挑戰,但這也是創造獨特的中國式醫改的機遇。“保基本、強基層、建機制”指向了我國醫療體系的最短板,攬括了醫改的最核心內容。兩年多的探索為醫改的深入推進鋪好了軌道,下一步的關鍵是強化頂層設計,理順管理體制,加大推進力度,使“中國醫改”這列火車快速前進。

  (作者係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醫學科學院副院長 本報記者 李紅梅整理)

  作者:李紅梅

熱詞:

  • 醫改
  • 短板
  • 醫療質量
  • 解決路徑
  • 醫療網絡
  • 醫療資源
  • 醫療體系
  • 看病貴
  • 預約掛號
  • 反商業賄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