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探尋銅鏡的起源了解早期的銅鏡

發佈時間:2012年02月07日 04:56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廣州日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齊家文化葉脈紋鏡

商代葉脈紋鏡

西周素鏡

西周春秋鳥獸紋鏡

  古玩辯偽之銅鏡1

  丁孟

  現為故宮博物院研究員、古器物部副主任兼金石組組長,碩士生導師,中國錢幣學會理事,中國青銅器專業委員會理事,中國考古學會會員,故宮博物院和國家博物館文物鑒定委員。

  關於銅鏡的起源問題,如從文獻記載看,可以追溯到古史傳説時代,例如《黃帝內傳》:“帝既與西王母會于王屋,乃鑄大鏡十二面,隨月用之。”

  從考古發現的實物資料看,屬原始社會後期的齊家文化已有銅鏡出現,這是迄今在我國發現的最早銅鏡,在銅鏡發展史上具有重要意義。

  過去有的學者,根據當時僅有戰國時期銅鏡這一狀況,提出了中國銅鏡外來説,認為中國北方銅鏡是受斯基泰文化(公元前7世紀~前6世紀)的影響。而齊家文化遺址出土的銅鏡比斯基泰文化早了3000多年。不少中外學者過去認為戰國以前的早期銅鏡應該是素鏡。齊家文化出土的兩面銅鏡中就有一面是有紋飾的,因此可以説,我國最早出現的銅鏡不一定是素鏡。

  甘肅廣河齊家坪墓葬出土的銅鏡,鏡背無紋飾,圓形,直徑6厘米,厚0.3厘米。弓形小鈕,鈕高0.5厘米。青海貴南尕馬臺25號墓出土的一面銅鏡,也為圓形,直徑8.9厘米,厚0.3厘米。鏡背有凸起的兩周弦紋,在兩周弦紋間再飾直線紋和人字形弦紋。鏡鈕殘損,鏡邊緣有相鄰的兩個小孔,孔間有清晰的凹溝,顯然是鏡繩磨出的痕跡。兩面齊家文化銅鏡的形體都較小,而且外表也均顯粗糙,表現出了銅鏡的初始形態。

  殷商時代的銅鏡也有少量的發現,目前共五面。這五面銅鏡都出自貴族大墓,説明銅鏡這時僅為高級貴族所獨享。商代銅鏡仍然很薄,在0.2厘米~0.4厘米之間,但形體比齊家文化銅鏡有所加大。鏡鑄成凸面,是商鏡的一大進步,説明商代先人已經認識到了凸面鏡,可更好地全觀人面。商代銅鏡紋飾以直線和斜線為主,與青海貴南尕馬臺25號墓出土的銅鏡裝飾風格有淵源關係,同商代禮器紋飾則迥然不同,仍反映出此時銅鏡仍處於初期階段。

  1957年河南省三門峽市上村嶺虢國墓地發現的三面銅鏡,其中兩面為素面,一面背有兩個平行的弓形鈕,鈕外側飾有寫實的虎、鹿、鳥紋圖案,筆畫簡單,構圖古樸,屬西周晚期之物。1972年陜西扶風窯穴中出土一面圓形、弓形鈕、重環紋鏡,屬西周中晚期銅鏡。1975年陜西鳳翔出土一面圓形長方鈕素鏡,屬西周初年銅鏡。1975年北京昌平出土一面圓形半環鈕素鏡,屬西周早期。1979年陜西鳳翔出土一面圓形無鈕素鏡,屬西周早期。1979年陜西鳳翔出的兩面銅鏡,是為圓形橄欖形鈕素面鏡。該鏡定在西周早期。

  西周銅鏡目前發現的數量遠大於以前,分佈雖有所擴大,但仍集中在北方。鈕制的多樣化和素鏡的增多,是這一時期銅鏡的特點。

熱詞:

  • 銅鏡紋飾
  • 1975年
  • 鈕制
  • 鳥獸紋
  • 古史傳説
  • 出土
  • 鳥紋
  • 斯基泰文化
  • 黃帝內傳
  • 貴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