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怎樣看待銀行暴利 銀行是否掙得太多

發佈時間:2012年02月05日 13:04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人民網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似乎每隔一段時間,銀行是否坐收“暴利”的話題都要被拿出來炒作一番。

  此前不久是因為轉賬手續費定價隨意,讓老百姓不高興,這惹來大家質疑,合情合理。在充分的市場環境當中,商品價格的確定能聽到不同意見,是好事。但現在,根據中國上市公司輿情中心的觀察,當幾家銀行披露50%左右業績增長之後,卻再度引來外界質疑──銀行跟實體經濟之間的利潤分配之不均衡,已經到了非常嚴峻的程度!

  果真是這樣嗎?按照這個邏輯,目前中國市場實體經濟面臨困難,難道是銀行掙得太多造成的?要走出目前的低谷,銀行犧牲自我服務大眾就能解決問題?

  事實上,這都不現實。以筆者淺見,當前實體經濟低迷,實業難做,最根本的原因在於中國的經濟結構出了問題,資源配置並未達到最優。商業銀行作為社會資金仲介,即便仍然享有利率管制帶來的政策紅利,但從2008年以來無論是利潤增速還是凈資本收益率,也受到經濟大環境的影響而有較大回落。拋開大環境不論,只把銀行拉出來作為企業利潤下滑的罪魁禍首,並不公平。

  針對一些輿論誤區,筆者認為有幾個概念必須予以澄清。

  首先,利率管制並不等同於高的凈息差。輿論所謂的銀行“暴利”,很大程度上是指商業銀行享有利率管制帶來的穩定紅利。但實際上,利率管制並不是支持商業銀行享有“暴利”的充分必要條件。利率管制也有可能帶來低效率,商業化改制前中國銀行業的經營狀況即為明證。僅從現實看,為什麼在同等條件下有的銀行能夠享有更高的凈息差?並不是因為這些銀行有諸神佑護,自身管理水平較以往有了長足的進步應是重要原因。

  其次,高的凈息差並不意味著銀行暴利。所謂暴利,很大程度上意味著競爭缺位,經由壟斷而形成的高利潤。但從目前中國銀行市場的格局來看,競爭顯然是主流。在監管的嚴格管制之下,想要壟斷資金市場在中國銀行界賺錢,並非易事。

  但這並不是説銀行並無改進空間。目前的競爭並不足夠,銀行的經營管理體系並不是絕對市場化,中國經濟的整體成長還有很大空間。但這一切,均意味著這個市場還存在更大的機會,優秀的銀行可能還會賺更多的錢!

  而這正是要討論的最後一個問題──怎樣看待銀行的盈利增長?認為銀行掠奪實體經濟利潤空間的觀點,實際上是將整個經濟體靜態地劃分為金融部門和實體經濟部門,並將銀行等同於金融部門。在這個邏輯框架中,金融部門利潤上升,必然造成實體經濟部門利潤下降。但實際上,健康運行的經濟體中這兩個部門往往密不可分。運行良好的金融體系,能夠促進資金更有效率的配置,進而增進實體經濟部門的增長。

  目前我國金融體系當中,直接融資比例還太低,銀行體系仍是金融體系的核心所在,從這個角度來説,銀行體系擁有較高的收益,有其歷史合理性。而未來的目標,可能也不應該是通過行政干預來調節銀行體系利潤,相反倒是要通過進一步放鬆管制,來提升整個金融體系的效率。(作者係中國上市公司輿情中心觀察員)

熱詞:

  • 暴利
  • 銀行體系
  • 實體經濟
  • 利率管制
  • 金融體系
  • 息差
  • 上市公司
  • 直接融資
  • 資本收益率
  • 歷史合理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