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政府“追究惡意詆毀者”何以受質疑

發佈時間:2012年02月05日 07:08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中國經濟網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三亞還陷在“宰客門”的現象危機中。

  儘管,面對網友曝出的“受宰”經歷,三亞工商、物價等部門迅速調查,表示“嚴厲查處”,三亞市委書記昨天還就“宰客”現象公開道歉,表示對這一現象“零容忍”。但公眾至今仍“難容忍”的,是有關政府網站先前所稱的“零投訴”,尤其是三亞有關方面“將通過法律途徑追究那些惡意詆毀三亞聲譽的人”的説法,更備受質疑。

  公允地説,由於引發導火線的當事人“隱身”,調查結論目前有些撲朔迷離;有關方面和媒體請當事網友“站出來”,也不無誠意。但由排檔宰客引發政府“信任危機”,致使當地形象受損,這一演變着實令人感慨。

  有關部門拋出“惡意詆毀”説法,大概與調查取證不順有關。毋庸諱言,現實中尤其是網絡上,民眾表達有時比較率性、夾雜情緒、捕風捉影、誇大其辭,甚至不乏惡意中傷、故意抹黑;法律上也規定受害者可對惡意攻擊、誹謗行為有權起訴,但公眾為何對政府“追究惡意攻擊者”的反應如此激烈?對此,有必要思考:治理者該如何面對公眾的監督?哪怕是“失當”甚至“錯誤”的批評、質疑?

  網友曝出“宰客風波”引起一片強烈共鳴,繼而網上掀起了一股大“曬”三亞“挨宰經歷”;而國家旅游局近日公佈的調查報告顯示,50個國內主要旅游城市中,三亞的滿意率倒數第六。這説明,對三亞旅游形象最大的威脅,並非來自某些個案曝光,而是自身存在問題。因此,既需要對投訴的個案“嚴查到底”、以儆效尤,更需要當地政府反躬自省:為什麼宰客風就剎不住?真正“詆毀”三亞聲譽的,是誰?

  退一步講,即便某些“曝光”、“投訴”、“質疑”有誇大其辭、情緒過激之語,即使發帖者是“惡意”,能否寬容對待,既是治理者胸懷氣度的反映,也是管理智慧的考驗,更是執政素養的體現。

  從法律上看,對於比“惡意攻擊”程度更大的誹謗罪,除嚴重危害社會秩序和國家利益的外,也是“告訴的才處理”。“訴”與“不訴”的選擇,往往會給人不同的解讀。就政府而言,這種解讀往往會被放大。因此,事情還在調查過程中,卻已給人一種將“追究惡意攻擊者”的信號,是一種不智的態度。更何況,“善意”與“惡意”本來就界限模糊,而有權追究“惡意攻擊”的,恐怕也是被投訴的主體海鮮排檔,怎麼也輪不上身負監管之責、維護社會秩序的政府部門。

  就在三亞面臨輿論壓力的同時,人們再一次聽到溫家寶總理在國務院會議上強調的一句話,要“創造條件讓人民群眾批評政府”。政府接受批評監督,其實也包括接受不準確的批評監督,特別是網絡發言更有其自身特點。如果動輒就説成“攻擊”,追問動機,不讓講錯話,恐怕就不會有人講真話。一個善於聽取民意、能接受各種形式批評的政府,才會化壓力為動力,推動改進工作,真正維護、塑造起自己的良好形象與聲譽。

熱詞:

  • 惡意
  • 詆毀者
  • 攻擊
  • 投訴
  • 曝光
  • 善意
  • 錯誤
  • 攻擊者
  • 批評監督
  • 排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