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長江日報:從環境問題來把握污染事件

發佈時間:2012年02月04日 03:28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長江日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許多環境事件,正在被當作局部性的污染事件來看待。新近就有兩例。

  廣西龍江鎘泄漏,泄漏量之大,國內罕見,波及下游約300公里河段。這起事件之所以被視為緊急和嚴重,一個重要因素是因為它污染了水質,使柳州等城市飲用水一度告急。因此,一旦監測數據顯示局部地區的鎘濃度達標,飲用水源水質符合國家標準,當地就可以宣佈龍江鎘污染事件在“向取得全面勝利的方向發展”。

  水質變壞只是鎘泄漏造成影響的一個方面。如此嚴重的重金屬泄漏,將會對當地土壤、水生態、水産,以及當地居民的心理和生活,造成怎樣的影響,是可以想見的。這些影響,往往是綜合性的,有一些甚至可能是長期的、潛伏性的。鎘濃度下降、水質達標,不能替代對環境影響的綜合性評估。

  另一例是太湖流域的環境問題。嚴格説,太湖環境問題不能稱為事例,因為它是一個長期演進的事態。太湖治污20年,投入了數百億元,水質惡化仍未從根本上得到遏制,藍藻依然年年爆發。水質、藍藻等局部問題暴露出來,還不能概括污染對太湖造成的綜合性環境後果。在長達20多年時間裏,太湖沿岸居民必須把污染當作一個日常生活事實來接受,這些地方一邊不斷展示經濟的發達、生活的富裕,一邊又在長期與污染為伴,對於環境問題而言,這種乖謬的現實,比水質、藍藻、劣五類、氨氮等技術分析,更能説明問題。

  當前中國所面臨的污染問題的深重性,誰也不會否認,但在局部性的、技術性的問題背後,自然環境的整體境況到底如何,卻仍然缺乏足夠的認知。從某種意義上説,綜合性的環境問題,碎片化為個案性的污染事件,一些長期性的環境後果,很容易被個別事件的處置所掩蓋。

  比如包括廣西龍江鎘泄漏事件在內的許多重金屬污染事件,污染源得到控制,水質達到標準,環境問題就算獲得了解決嗎?更進一步説,一些村落怪病頻發,與當地企業排污是什麼關係;一些地方看上去沒有污染事件發生,但一些生物在持續消失,這又作何解釋?再比如近年發生的一些食品安全事件,追根溯源,往往能找到土壤、大氣等源頭污染。

  環境問題之所以是問題,歸根結底是因為自然環境的變動,與人類活動相關。自然環境曾被當成外在於人的自在之物,在先人看來,山川河流充滿神秘,往往被賦予神聖性,而成為神明寄居之所,被敬畏或者被膜拜。進入現代社會,自然已經“去魅”,人與環境的現代性的重要特徵,是脫離自然談論人與脫離人談論自然,都是不可想象的,自然環境已經內在於人類活動。關於人與環境關係的思考,富於意義和趣味,不過環境污染是兩者關係最不濟和最不堪的狀況,實際上是把自然環境當成廢污之物的排放地,是對環境的根本性降格,自然作為人類主體的對象性存在都談不上,遑論人與自然和諧相處。

  無論從哪個方面説,都必須正視環境問題與污染事件的區別,從整體性的環境問題來把握局部的污染事件,更加全面地來看待污染所帶來的環境後果。

熱詞:

  • 環境問題
  • 污染事件
  • 環境事件
  • 藍藻
  • 企業排污
  • 人類活動
  • 自在之物
  • 鎘污染
  • 河段
  • 技術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