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競技體育該給金牌鬆綁

發佈時間:2012年01月31日 09:06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瀋陽晚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1月22日,除夕夜,國家男子舉重隊副總教練王國新指導奧運冠軍、中國舉重男隊隊員陸永訓練

  身患先天性心臟病的中國舉重隊教練梁小冬在大年初一的猝死,確實是個令人心痛的意外。如果他不是國字號教練,沒有“一舉定奧運”的巨大壓力,不用在辭舊迎新的除夕還忙活到淩晨,如果他像普通人一樣過著朝九晚五的生活,52歲應該不會是他生命的終點。

  運動員、教練員為備戰奧運主動放棄回家過年本無可厚非,但多年來,春節堅持訓練已然成為國家隊雷打不動的鐵律,以彰顯運動員異於常人的刻苦和頑強,就有些讓人難以接受了。看著無數國家隊運動員在微博上傾訴思鄉之苦,表達無法與父母、孩子共度春節的難熬,不能不讓人感慨,國家隊的春節在缺少“年味”的同時,似乎還少了點“人情味”。

  而這和競技體育圈多年不變的“金牌高於一切”的價值觀是密不可分的。在這樣的氛圍裏,“放棄春節與家人團聚”,儼然成了運動員走向巔峰必須的付出。儘管人人都清楚勞逸結合的道理,都知道給幾天假期、回家看看家人,非但不會影響冬訓的完整,説不定還能激發出更多的動力。只是在把奧運冠軍視作終極奮鬥目標的價值體系裏,沒有幾支國家隊願意作出“放假”的嘗試。

  中國人過春節的方式正在隨著時代的發展而改變,但對團圓的渴望卻一如既往。而金牌在國人心目中的地位亦在悄然改變,其振奮民族精神的作用正在被運動員個人價值的體現所替代,國人更喜愛那些個性鮮明的優秀運動員而非只會爭金奪銀的運動機器。

  無需給一次意外的猝死上綱上線,但中國體育早就該給“金牌”鬆綁卻是不爭的事實。讓運動員、教練員過上一個更有“人情味”的春節,或許可以視為鬆綁的第一步。

  據《中國青年報》

熱詞:

  • 金牌
  • 競技體育
  • 人情味
  • 國家隊
  • 教練員
  • 奧運冠軍
  • 舉重隊
  • 猝死
  • 訓練
  • 中國青年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