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倡導“發展的包容”

發佈時間:2012年01月30日 20:40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人民網 指出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劉尚希在《北京日報》撰文指出,當下我國社會中某些帶有原始痕跡的市場競爭和不斷分化的社會階層,導致了一些“不包容”問題。不包容,也就是排斥、歧視和對立。從經濟到社會,再到互聯網,各種各樣的“不包容”在蔓延,造成了少數地方的不和諧、不穩定。因而“包容”是最迫切需要的一種精神指引。

  倡導包容,也就是減少排斥、歧視和對立。貧窮作為一種社會現象,實質是排斥的結果。在計劃經濟時代,大家都窮,一個重要原因是我們排斥了市場經濟的作用;現在少數人依然貧窮,一個重要原因是一些體制排斥所致,使之得到的發展機會偏少。其實,無論哪一種排斥,都是人為的,都是可以改變的。減少排斥,倡導包容,是每一個人發展的條件。

  從經濟社會發展的角度來看,包容顯得尤其重要。2007年,亞洲開發銀行就提出“包容性增長”的理念,意在一個地區或國家的經濟增長能覆蓋所有居民,人人都有機會參與到經濟發展的過程之中,並能享受到經濟增長的成果。對於勞動者來説,最重要的是就業。不能就業,就意味着被排斥在經濟增長之外。從這個角度分析,增長可以分為兩類:一是無就業的增長,二是擴大就業的增長。顯然,帶動就業的增長屬於包容性增長,而無就業增長的經濟增長是排斥性的,不言而喻的結果是社會上一部分人無法享受到經濟增長的成果。對於靠出售自己勞動力來獲取收入的社會大眾而言,包容性增長顯得至關重要。

  但實踐告訴我們,只有包容性增長是遠遠不夠的。參與經濟發展過程,需要一種基本的能力,即就業能力。那麼,就業能力從何而來?它來自於人的發展。人的發展是一個複雜的社會過程,包含了基本生存條件的提供和獲取基本能力的途徑。這離不開食品、醫療、教育、培訓以及後代的撫養和老年人的贍養等基本元素。要滿足這些基本元素的需要,單靠家庭是不夠的,還需要政府、社會慈善等公共部門的幫助。家庭、政府、民間這三者是人發展的三大支柱,三者協調並形成合力,人才會有就業能力。但是,這需要一個充分條件:社會的發展。社會發展的本質不是社會事業的擴大和增長,如興辦更多的醫院、幼兒園、學校等,而是社會平等,即每一個人都有發展的權利,享有公平的機會,亦即“社會包容”。無平等的社會發展,與無就業的經濟增長一樣,都會導致排斥──社會排斥和經濟排斥。只強調各種社會事業規模的擴大,而忽視了社會平等,很可能社會發展越快,被排斥在外的社會人員就越多。因此,包容性的社會發展,對人的發展來説是不可或缺的,也是獲得就業能力的充分條件。有了人的發展,有了包容性的社會發展,包容性經濟增長才可能實現。

  從目的來看,包容性經濟增長只有轉化為包容性社會發展與人的發展才有意義。做大“蛋糕”,讓更多的人參與做“蛋糕”,並分享“蛋糕”,這不是目的本身,我們的目的必須落到人的發展上來,落到每一個社會成員的發展(即包容性的人的發展)上來。所以,從“包容性增長”轉向“包容性發展”是一個重要的轉折。從經濟的包容,到社會的包容,再到精神的包容,這才是“發展的包容”。

熱詞:

  • 包容性
  • 蛋糕
  • 經濟增長
  • 人的發展
  • 就業能力
  • 發展的包容
  • 北京日報
  • 社會平等
  • 社會事業
  • 社會排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