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政協委員建議將川西北高原納入國家生態建設規劃

發佈時間:2012年01月30日 17:17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人民網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目前,川西北高原草(濕)地在自然因素和人為因素的雙重影響下,沙化、退化現象十分嚴重,為長江、黃河上遊補充水量的功能已經減弱,亟須採取切實措施遏制這一現象。

  筆者通過實地調查發現,川西北高原草(濕)地沙化、退化現象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方面是濕地萎縮“速度”驚人。如舉世聞名的若爾蓋濕地,除熱爾大壩的哈丘、錯拉堅等湖泊外,其餘湖泊(沼澤)已無明顯積水,人畜均可任意通行。目前,該區域內大小湖泊在近20年中就有200多個已經乾涸,萎縮的面積超過60%。另一方面是草原沙化面積擴大、速度加快。川西北高原已成為我國土地沙化速度最快的地區之一。目前,該區域沙化面積已達300萬畝,比15年前增加了28%,且以每年10萬畝的速度擴展。僅若爾蓋縣謝瑪拉也地區,每年的沙化速度就達7%~11%,其中,黃河與黑河交匯處最為明顯。

  高原草(濕)地沙化、退化的主要原因一是氣候變暖。資料顯示,從上世紀50年代後期開始至本世紀初的44年間,若爾蓋年均氣溫以每10年約0.28℃的速度趨高,共上升了1.36℃,遠高於全國0.8℃的平均水平。乾旱現象加重,為草(濕)地沙化、退化“創造”了有利條件。

  二是無序發展的傳統畜牧業規模超過草原承載力。川西北草地理論載畜量為2849萬個羊單位,而實際載畜量達到4255萬個羊單位,超載率達49%。若爾蓋縣天然草場超載率最為突出,達155%。在傳統畜牧業規模巨大和草地牲畜承載力極其脆弱這對矛盾作用之下,川西北天然牧草産量與15年前相比下降了15%,僅達240公斤/畝。

  三是無序的畜牧業替代産業對草(濕)地的破壞十分嚴重。據調查,紅原、若爾蓋等縣,每年以採集草原藥材為生的藥民達30萬人次,每年的採挖時間達半年,且採挖季節正值草類生長旺盛期的春、夏兩季。調查中看到,凡被挖過的地方,一般都需三年左右才能再次萌出稀疏的小草,草原休養生息的週期被人為改變。另外,為發展種植業或擴大草場面積而實施的挖溝排水等工程,也加速了草(濕)地的沙化、退化。

  川西北是我國第五大牧區,也是長江、黃河重要的天然蓄水庫。但因資金有限,一直都處於試點階段,治理面積不到5%,治理速度遠遠跟不上每年11%的沙化速度。因此,建議將川西北高原納入國家生態建設規劃,享受與“三江源保護區”同等的政策。同時加大科技投入,建立治沙科技研究體系,以多級聯絡的生態環境監測網絡和生態環境信息系統予以支撐,以引進和培養科研、技術和管理人才為依託,加強防沙治沙科研隊伍建設。另外,國家應針對川西北既是自然條件惡劣的高原山區、又是少數民族聚居區的特點,建立穩定、合理的生態補償機制,長期對執行“退耕還林”、“退牧還草”等政府策略的農牧民和基層政府予以補償,引導農牧民自覺轉變生産生活方式。

熱詞:

  • 川西北高原
  • 速度
  • 國家生態
  • 若爾蓋濕地
  • 三江源保護區
  • 生態補償機制
  • 理論載畜量
  • 高原山區
  • 政協委員
  • 退牧還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