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中國圖文 >

弱生態經不起人為干擾 沙化土地在川西北擴展

發佈時間:2011年04月21日 06:23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人民日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若爾蓋縣的一些地方,出現了以前只有在北方沙區才能見到的流動沙丘。左 林攝

  每年3、4月北方出現的沙塵天氣,總能引起人們對沙化土地的關注。

  今年1月發佈的《中國荒漠化和沙化土地狀況公報》顯示,我國土地荒漠化、沙化整體得到初步遏制,但川西北高原等區域沙化土地仍在擴展。

  公報提到的川西北,正是當年紅軍在長征中翻雪山、過草地的地方。那裏平均海拔3500米,有原始森林、沼澤濕地、高寒草地,沙化土地從何而來?

  

  草場退化,湖泊和濕地萎縮,鼠害嚴重

  沙化面積擴大很快,年均增加1.19萬公頃

  川西北沙化土地主要集中在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和甘孜藏族自治州,這兩個州幾乎每個縣都有沙化土地,既有點狀的零星分佈,也有面積較大的成片分佈。

  由四川省林業廳組織眾多專家完成的《川西北地區土地沙化科學考察報告》(以下簡稱考察報告)顯示, 截至2009年,川西北沙化土地總面積為82.19萬公頃。特別是近15年來,沙化面積擴大很快,年均增加1.19萬公頃。

  阿壩州的若爾蓋縣,沙化嚴重程度遠遠超過其他縣。從當地進行首次沙化調查的1966年到2009年,全縣年均增加816公頃沙化土地,近10年來沙化土地年均增長率高達10.6%。目前全縣有7.3萬公頃沙化土地。

  4月中旬的若爾蓋,天是藍的,草地是黃的。記者驅車經過縣境西、北部的轄曼鄉和麥溪鄉,看到多處露沙地和流動沙地。有的流動沙地形成巨大的沙山,跟北方沙區沒什麼兩樣。

  四川省林科院林業研究所的鄧東周博士介紹,露沙地是指地上還有植被,土壤表層主要是土質,但有斑點狀流沙露出,風吹過就地起沙。流動沙地是指植被很少,土壤質地為沙質,地表沙質常處於流動狀態。若爾蓋的沙化土地以露沙地為主,但進一步沙化的潛在危險很大。

  湖泊和濕地的萎縮情況也很驚人。若爾蓋縣縣城北部的花湖,是若爾蓋濕地核心區,近年來水面不斷縮小,原來在湖面修建的一長段棧橋,現在成了旱橋。縣林業局局長納科還告訴記者,麥溪鄉有一個興措湖,他小的時候湖面很大,現在基本上幹了。

  有專家對比衛星圖像發現,1985年若爾蓋縣牧區有17個湖泊,總面積2165公頃,到2000年有6個湖泊完全乾涸,其餘11個也有不同程度的萎縮,總面積僅剩下1323公頃,水面減少842公頃。

  在牧區行走,還能看到草地上散佈著一個個黑色的小土堆。“那是鼠害的標誌。”若爾蓋縣林業局副局長左林説,這裡有兩種鼠對草地危害最大,一種是黑唇鼠兔,主要在地面活動,俗稱地面鼠;另一種是高原鼢鼠,主要在地下活動,俗稱地下鼠。“這兩種鼠都要挖洞做窩,不僅把沙土翻上來,而且啃吃牧草。”

  考察報告提到,川西北高原草地鼠害面積約250萬公頃,佔宜牧草地面積的20%左右。根據調查,石渠縣每公頃草最多有地面鼠洞4000多個;若爾蓋縣每公頃地面鼠最多達739隻,地下鼠50隻。鼠害嚴重的縣,也是沙化嚴重的縣。

  

  草場超載過牧、疏幹沼澤、亂挖泥炭

  人類活動打破生態平衡,是土地沙化主因

  在若爾蓋開車,經常得避讓穿越公路的牛群和羊群。公路兩旁的草地上,也多見悠閒覓食的牛羊。

  草地上牛羊多,是好事還是壞事?過去搞畜牧、現在幹治沙的納科説,土地沙化與草地超載、過度放牧密切相關。

  目前,川西北高原普遍存在草場過牧、載畜量高的情況。2009年,川西北草地理論載畜量為2849.62 個羊單位,也就是説超過這一數值,就會打破草地生態平衡。目前實際載畜量為4254.93個羊單位,超載率為49%,部分地區超載率超過60%。

  公路兩邊的情況,説明冬春草場也是超載嚴重。納科解釋,大批饑餓的牛羊將草場剛剛冒出的新芽一掃而光,如此反復消耗草場的新芽,嚴重抑制牧草的生長;同時,大批牛羊一年四季反復踐踏,草地根本沒有休養生息的機會。

  曾參與科學考察的鄧東周介紹,高寒草地的退化順序是“草地——草地退化——土壤退化——土地沙化——沙漠化”。人為干擾與草地退化的關係是“適牧(草地)——重牧(草地退化)——過牧(土壤退化、沙化)。比草地退化更嚴重的是土壤退化,這個時候土壤失去生産牧草的能力,進一步惡化就形成露沙地,露沙地進一步發展就是土地沙化。

  若爾蓋濕地管理局副局長李華表示,除了超載過牧,疏幹沼澤、亂挖泥炭等不合理的生産生活行為,也是造成草場退化、土地沙化的重要原因。

  上世紀六七十年代,川西北各草地縣為增加草場面積,在沼澤中開溝排水,時稱“向濕地要草場”。若爾蓋縣這麼一幹,使8萬多公頃濕地喪失沼澤功能,演變為草地和沒有價值的黑土灘。後來又號召“向草場要糧食”,大面積翻耕草地種青稞和牧草。同時,若爾蓋濕地蘊藏著豐富的泥炭,泥炭是一種重要的有機礦産資源,當地人把泥炭當燃料,還用它生産複合肥,亂挖泥炭也造成沼澤濕地退化。

  綜合起來看,考察報告得出的結論是:川西北沙化地區主要由草地生態系統、沙地生態系統、濕地生態系統、鄉鎮生態系統等構成。上世紀60年代以前,各生態系統大體處於平衡狀態,後來,隨著區域人口的不斷增長,人類活動加劇,各生態系統受到干擾,再加上氣候變化,導致草地退化、濕地萎縮,土地沙化面積日益擴大。

  “川西北沙化是自然、人為和生物等三種因素相互疊加形成的,最主要的原因是人口增長後對資源環境的過度和不合理利用。”川西北土地沙化科考隊隊長、四川省生態學會常務理事長王金錫研究員説。

  

  土地沙化危害當地,危及長江黃河生態安全

  大規模綜合防治才能遏制沙化擴大的勢頭

  沙化面積不斷擴大,首先壓縮當地百姓的生存和發展空間。

  川西北的中度到極重度沙化土地,基本喪失生産力或生産力低下,面積已達21.31萬公頃,相當於損失四川省內地兩個中等縣的土地資源。同時,畜牧業是川西北的主體産業,是許多縣財政收入的來源,是農牧民生産生活的主要支撐,農牧民的現金收入80%來自畜牧業。目前牧區天然草原平均産草量只有240.6公斤,較15年前下降了15%,牦牛、羊、馬等牲畜面臨嚴重的生計問題。

  沙化使地下水位下降,若爾蓋縣轄曼鄉1/3的牧民吃水困難。沙化嚴重地區每年春季沙塵天氣頻發,若爾蓋縣唐克鄉政府在沙塵暴24小時後屋內遺留的沙層達2毫米。

  考察報告指出,川西北高原地處青藏高原東南緣,地勢高,地質複雜,生態脆弱,一旦形成大面積沙化,季風將把沙塵向更遠範圍輸送。有的專家甚至認為,川西北沙化土地是我國北方沙塵天氣的啟動源之一,直接或間接影響我國北方的生態安全。

  川西北高寒草地有許多河流、湖泊、濕地,是長江、黃河上遊重要的水源補給區。如今,流經若爾蓋的黑河,有的河段兩岸成了固定沙地;流經若爾蓋的黃河河段也在不斷受到沙化土地的蠶食。專家認為,土地沙化面積不斷擴張,必將造成整個生態系統的水源涵養功能下降,稍遇暴雨即成洪災,給長江、黃河中下游經濟發達地區帶來嚴重的生態安全隱患。

  面對土地沙化威脅,必須主動出擊,有所作為。

  2003年以來,國家林業局先後將若爾蓋縣、石渠縣確定為全國防沙治沙綜合示範區。四川省高度重視川西北防沙治沙工作,在省財政緊張的情況下,于2007年開展防沙治沙試點,截至目前,省財政共投入1.1億元,在川西北9個縣治理沙化土地8000多公頃。

  高寒地區治沙非常艱難,這點成績彌足珍貴。但是,當地人高興不起來。因為川西北的防沙治沙僅僅停留在小規模的試點、示範階段,意義重大而規模小,還難以有效遏制整個地區草地退化、土地沙化勢頭。現階段,治理的速度遠遠趕不上沙化速度。

  “防沙治沙是一個綜合系統工程,必須要有國家的政策、項目和資金的保證和支持,開展大規模治理,才能取得明顯成效。川西北防沙治沙需要大筆投入,建議國家將這一工程單獨立項,予以支持,並儘快啟動實施。”王金錫強調。

  “大量科學研究和防沙治沙實踐表明,川西北地區熱量條件適中,目前佔沙化總面積74%的露沙地和斑塊沙地,沙化土壤含有一定水分,有利於灌木草本存活及植被恢復。”鄧東周説,“現在加大投入,治早、治小,能夠治好,否則露沙地一旦變成流動沙丘,連成一片,就不好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