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或潛在淵 或飛九天

發佈時間:2012年01月23日 11:21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中國經濟網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有了維穩的力量,A股節前股指保持向好的態勢。但拆借市場的資金利率在節前保持高企之勢,週一Shibor(上海銀行間同業拆放利率)創半年以來新高;即使央行啟動千億逆回購注入流動性後的週四,滬市國債逆回購隔夜利率仍出現30%以上的利率。節後的資金環境、傳聞利好、利好的兌現,將決定節後一段時間的行情。

  最值得期盼的利好是“存準率”下調。不排除為促成開門紅,在30日之前公佈“降準”0.5%。條件實際是具備的,我國外匯儲備四季末比三季末降低1532億美元,央行需降準維持流動性處於合適水平。不過,這表明熱錢的流出正形成慣性,其可能從樓市撤出,也可能從股市撤出。某種意義上,降準的利好未必補償了熱錢撤出股市的利空。

  股市的存量資金本來已經到了底線,從跨年期日成交額的萎縮可見一斑,但節後將面臨銀行高息理財産品、甚至保本保息産品的爭奪。假如股市沒有起色,本來習慣於通過申購基金入市的居民,可能選擇高息産品,而習慣於一級市場申購新股的資金,也會被引走。關鍵是股市走出低迷,創造獲利效應。

  春節前後安排的新股申購,已降低到每週兩隻左右,而“過會”新股扎堆。可以預料的是,進行新股發行改革,將成為新股密集發行的藉口,現有的一些改革提法,實際反加劇了擴容,例如採取新股註冊制,這將使A股市場變成“廢品收購站”。而增加詢價機構比重,則是改革的倒退,原來就因為網下申購比重太大剝奪了普通投資者的權利,才降低比例的。

  筆者以前在本專欄提出“行政指導下的向下拍賣式發行”構想,不少熟悉的讀者討論是否就是荷蘭式拍賣制。需要指出的是,筆者的方案與荷蘭式拍賣制共通之處僅為拍賣式(保證發行能成功)、“孰低原則”(所有合格者取最低價)。假如沒有行政指導(限制市盈率水平),單純採取類似荷蘭式拍賣制,仍然可能出現新股發行的“三高”弊端。本專欄方案另一個要點是一次定價,機構投資者與普通投資者同個起跑線。當前詢價制度是混合發行制度,對機構投資者以累計投標詢價法為主,向其徵詢定價信息;對一般投資者以固定價格法為主,不向其徵詢定價信息。基本思路是普通投資者不成熟。但是連深滬交易所負責人都認為詢價機構投資者更不成熟,那麼統一為所有投資者才合理,更主要是申購一定需要自有資金才會“成熟”,一次不成熟,兩三次也就成熟。

  節前最大的利好,是長線資金入市,更具體是“南方某省千億基本養老金將入市”。需要指出的是,這類利好的兌現第一需要時間,第二是存在兩難選擇。地方養老金為何有入市衝動,是因為原規定不夠保值,多種選擇總是好的。但是,股市有風險能進入嗎?有人認為儘管有幾年熊市,社保投資收益累計還是為正值,可做榜樣。需要指出部分原因是原始國有股撥轉、戰略投資者配售等豐厚的收益。如果把股市利潤最豐厚一塊讓利給養老金當然也行,但這是鼓勵長線機構入市的本意嗎?倘若不是,讓養老金與普通投資者一樣去冒風險,有把握“抄底逃頂”嗎?一個建議是利用養老金的超然低位構造低價位高息率的長線投資模式,輔以行政指導,讓普通投資者可以跟隨養老金得到“財産性收入”。古禪

熱詞:

  • 利好
  • 同業拆放利率
  • 理財産品
  • 申購基金
  • 詢價制度
  • 申購新股
  • 荷蘭式拍賣
  • 存量資金
  • 不成熟
  • 機構投資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