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基層群眾盼望在家門口看好病(圖)

發佈時間:2012年01月22日 07:56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東南網-福建日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將樂縣黃潭鎮衛生院,來院治療的村民一邊挂瓶一邊曬太陽。

  張永定 攝

  去年這個時候,我因生病在省人民醫院住了一個月。入院那一天,和我同齡的主治醫生在得知我是記者時,寒暄了一句:“記者很忙哦?天天跑來跑去的。”我記得當時的回答是:“是挺忙的。”

  不過很快我就為這句回答後悔了。這位醫生每天早上8點15分準時出現,花上近3個小時給整層樓病人挨個兒診察、換藥。然後他要搶在午飯前開新藥、寫出院小結,因為午飯一結束,他就要上手術臺了。下午下班前,他要再巡一次病房,常常會因為回答病人提出的各種問題,拖到6點左右才離開。這樣日復一日,沒有週末,沒有節假日。熟絡之後他親口告訴我:“我從今年的正月初一到現在,沒有休過一天。”

  這才叫做“忙”吧?可即便他忙成這樣,每天依然有病人抱怨“沒人理”。不斷有從全省各地窮鄉僻壤來就診的患者,他們每一天都在忐忑中度過多待一天,就多花一天的錢。除了醫藥費,來回奔波要錢,吃飯要錢,親屬住宿要錢……面對忙碌的醫生一個不耐煩的表情,他們就涌起更多抱怨。我常想:如果,他們能在家門口享受同樣的醫療資源,或許,醫患關係將會更和諧。

  今年的省兩會上,很多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非常關注“如何解決提升基層醫療機構服務水平”。一位在一線工作了幾十年的縣級醫院主任醫師説,越來越多的基層群眾有病會去醫院看,但他們更渴望在家門口就把病治好。因為“當基層群眾普遍看得起病時,醫療資源不足的問題就會立刻凸顯出來。”

  一個普遍的觀點是,基層醫療機構高級衛生技術人才缺乏、人才引進困難,欠發達地區財政補償機制不完善,必須建立一套完善的激勵機制才能解決。不少代表和委員提出了“建立人才引進制度”、“加大財政補償力度”、“建立多元化的衛生投資新體制”等建議。有人詳細論述了這套激勵機制至少需要三個部分:

  一是要有能充分展示出“上升空間”的鼓勵內容,用“事業”吸引人才、留住人才。

  二是要有明確的經濟收入鼓勵,讓高級人才願意留在基層及欠發達地區從事醫務工作。

  三是要有一定的限制內容,如明確規定“輪訓人員在輪訓期滿後必須回到送訓單位”,並體現出相應的違約懲罰。

  還有人提出通過進一步完善城鄉公共衛生服務機構的交流合作模式,通過省市級相應機構的業務指導加快基層醫療機構公共衛生專業機構的標準化建設,促進基層公共衛生水平的提高。

  在年終歲首展望2012年之際,希望一年後再做年終盤點時,彼此間交換的不再是“問題”和“建議”,而是基層醫療機構服務水平提升的一個個鮮活事例,以及實現了“基層群眾都能在家門口看好病”所帶來的喜悅心情。

熱詞:

  • 基層醫療機構
  • 問題
  • 建議
  • 群眾
  • 病人
  • 上升空間
  • 事業
  • 醫療資源
  • 輪訓
  • 衛生技術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