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體育能否擺脫金牌數崇拜

發佈時間:2012年01月22日 04:34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楚天都市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楚天都市報訊 當歷史的指針定格在2012,世界體壇的目光匯聚于倫敦,四年一度的奧運“大考”如期而至。4年前的北京奧運會上,我們締造過一張“無與倫比”的成績單,51枚金牌、100枚獎牌、首次躍居金牌榜第一……這些曾印證榮耀的數字,而今卻在壓迫中國體育的敏感神經。

  數字背後失去了什麼

  對於中國軍團出征倫敦奧運會的前景,目前媒體傳遞的聲音均是“不容樂觀”。在實現連續4屆奧運會金牌數、獎牌數持續增長之後,發揮已近極致的中國體育似乎再難找到新的發力點。

  從1984年的洛杉磯到2008年的北京,中國體育健兒總共拿到163枚奧運金牌。然而,在我國自1984年出征奧運會所收穫的獎牌中,跳水、舉重、體操、乒乓球、射擊和羽毛球這6個傳統優勢項目摘取的金牌數,竟然佔到金牌總數的七成以上。幾大傳統優勢項目的持續堅挺,與基礎大項的不見起色、三大球的日漸低迷和弱勢項目的積重難返形成鮮明反差。

  體育回歸大眾呼聲漸漲

  如今,人們看待金牌的視角早已發生改變,時間鍛造出更為包容、理性的國民心態。

  與此同時,更多人開始反思不計成本的金牌生産方式,以及以成績論英雄的體育價值觀。花大代價撈取含金量低的金牌到底有何意義?脫離大眾的精英培養機制是否扭曲了體育的本質?傾斜過度的奧運金牌戰略何時才能得以扭轉?中國職業體育的發展為何始終難與世界接軌?在不斷追問中,改革現有發展模式、讓體育回歸大眾的呼聲日漸高漲,這也從一個側面印證:中國體育擺脫數字崇拜的民意基礎已然形成。

  拿什麼破除數字崇拜

  有一個説法,運動員脖子上的牌子,等於自己的房子、教練的票子、領導的位子和地方的面子。一位業內人士坦言,國家層面是奧運會,省一級是全運會,這兩場賽事決定了體育官員的經費、獎金、職稱和待遇。

  因此,當政績考核方案不再以金牌數量為單一衡量標準,官員才有動力把精力和財力真正投向群眾體育。據《人民日報》

熱詞:

  • 體育價值觀
  • 金牌數
  • 體育健兒
  • 人民日報
  • 大考
  • 出征
  • 奧運金牌
  • 獎牌
  • 優勢項目
  • 金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