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90後”大學生不“愛”過年“愛”打工

發佈時間:2012年01月20日 21:48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經濟參考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有錢沒錢回家過年,這是中國人幾千年來秉承的傳統。但今年一些在校“90後”大學生卻逆“春節流”而動,不“愛”過年“愛”打工。他們沒有回家,而是選擇北上、南下去打工掙錢。

  春運時節的南京火車站一派繁忙景象,有人終於踏上了故鄉的土地,也有人剛剛啟程。拖著水瓶和臉盆的陳同學一臉稚氣,一身“行頭”怎麼看都不像是寒假回家。“老家在安徽蕪湖,是南京信息工程大學的大二學生。現在準備和寢室另外兩名同學一起乘火車到北京。”陳同學説,他們三個“90後”大學生要趁著這個寒假北上打工,也將第一次在異鄉度過春節。

  “以往一到寒暑假就天天窩在家裏,無所事事,浪費了大好時光。”陳同學他們聽説當下不少企業苦於招不到工,覺得正好可以抓住這個契機,出去找家企業鍛鍊一下,慢慢和社會接觸,見見世面。“至於能賺多少工資,我們也沒太多要求,只要能學到東西,得到歷練就好。”

  無獨有偶,大學生孟銳也是逆“流”中的一員。就讀于蘇州某職業技術學校的他,放寒假後和另外20多名校友直接坐上了開往深圳一家工廠的長途客車。

  他説:“聽同學説要到深圳一家工廠打工,我也想去試試,就報了名。”雖然心中略有忐忑,孟銳還是笑著説:“也就一個來月,到了深圳後,前兩周覺得新鮮,四處轉轉,一晃就過去了;後兩周雖然無聊,熬熬也就過去了。”孟銳告訴記者,今年寒假從全國各地高校來這家工廠做短期工的在校學生一共有1600多人。

  蘇州觀前街某酒樓經理説,每到過年期間,飯店顧客多,再加上這幾年各大酒店熱推的年夜飯業務,飯店服務人員的工作壓力要明顯大於往常,如有部分服務員要回家過年或者跳槽,“缺人手是家常便飯”。

  一些店主告訴記者,為應對這一問題,飯店連續幾年會和周圍的幾所高校或職校聯絡,吸引放寒假的大學生來店打工。“飯店會吸引兩種在校大學生前來打工,一種是家庭比較困難,想通過打工賺取學費和生活費;一種是希望通過假期打工提高自己的社會實踐能力。今年我們的力度更大,早早就貼出了‘熱忱歡迎學生兼職’的啟示。”一位飯店負責人説。

  記者調查發現,針對日趨緊張的用工環境,部分超市、銷售公司也採取了在年關雇傭大學生來做工的“急救措施”。在無錫某高校讀大二的江蘇學生劉彤放假後沒有回家,而是通過熟人介紹到該市下轄的江陰一家公司做銷售。單位不僅免費為其提供住所,還承諾發放1500元錢的工資,並且按業績提成。劉彤很滿足,他説:“假期打工不但可以掙到工資,還能和社會多接觸。”

  記者了解到,這些在校大學生,寒假期間放棄與家人團聚,選擇外出打工,如果説“開眼界、長見識”是他們外出務工的內部驅動力,而眾多企業出現“用工荒”則是他們外出打工的外部誘因。即“用工荒”催生出了這種怪現狀。

  復旦大學社會科學基礎部副教授邵曉瑩認為,大學生春節打工,可以增加社會經驗,獲得一定的經濟收入,但對緩解當前的用工緊張局面作用不大。“畢竟學生外出打工的數量是有限的。另外,一些工種對專業性、技術要求較高,大學生缺乏經驗,一時難以勝任。”(劉巍巍)

  (來源:經濟參考報)

熱詞:

  • 寒假
  • 90後
  • 急救措施
  • 陳同學
  • 高校
  • 在校大學生
  • 外出打工
  • 學生兼職
  • 同學説
  • 在校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