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科普項目不能成擺設

發佈時間:2012年01月20日 08:36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深圳特區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 蔣麗娟

  1893年,康有為先生引進了“科學”一詞。1915年,陳獨秀先生在《新青年》雜誌上撰文,首提“賽先生”,也即“科學”。可以説,在我們現代化的道路上,科學一直很重要。科普,讓科學走向民眾、走近民眾,起著溝通社會與科學的橋梁作用。科普做得好,全社會才能有較高的科學素養,創新才有厚實的人才基礎。

  作為首個國家創新型試點城市,深圳市一直把自主創新作為城市發展的主導戰略。這樣的創新型試點城市,怎能缺少創新型人才呢?除了大量引進創新型人才,也應因地制宜,培養創新型人才。所謂創新型人才,其科學素養也是極其重要的組成部分。

  據本報調查,今年寒假,中小學生們多是走親訪友,或是馬不停蹄地參加各種各樣的培訓班,滿滿的日程表裏難覓科普活動的蹤影,這一現象不得不引人深思。讓我們的孩子參加各種各樣的培訓班,光是在技藝上“填鴨”,缺少科學精神的培養,缺少科學素養的培育,這與培養創新型人才多少有些南轅北轍。

  再者,據2010年11月25日,中國科學技術協會公佈的第8次中國公民科學素養調查結果,2010年中國大陸(不含港、澳、臺地區)具備基本科學素養的公民比例為3.27%,這一水準僅相當於日本、加拿大、歐盟等主要發達國家和地區上個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的水平。普及科學,提高科學素養,真可謂迫在眉睫。

  如何去做呢?首先要切實明白科普的重要性,科學素養,不僅僅是個人的事情,也是全社會的事情。在某種意義上,可以説,公民的科學素養關乎國家的綜合國力。故而,要把它放在重要位置,政府主動引導與積極作為,全社會積極響應與參與。

  明白了科學素養的重要性,知曉了科普的重要性,也要在行動上積極主動起來。政府應該加大科普經費的投入,而這錢應該花在每位市民提高科學素養這事上,可以降低科普活動收費,尤其是面向中小學生的活動應該免費。

  有了資金上的保證,還需要有效整合現有科普資源,提高科技場館的科普內容和使用率。要用好、用活現有的科普資源,而不是把科普項目當擺設。要充分利用現代化的傳播工具和手段,高頻率地及時向社會預告科普活動。同時加強科學場館與學校、社區的互動與合作,讓科普進學校,進社區。“展覽、比賽、講座”老三樣已經無法適應人們的需求,科普活動的形式與內容都應當創新。比如利用網絡手段增強互動性和參與性,寓教于樂,讓孩子在參與中真正體驗到科學的魅力和神奇。至於科普人才,深圳擁有25萬義工、1560支義工隊伍,這其中,絕對不乏科學方面的專家和能手,應該充分發揮這些義工的能量。

熱詞:

  • 科學素養
  • 科普資源
  • 科普活動
  • 創新型人才
  • 填鴨
  • 科學
  • 新青年
  • 中小學生
  • 2010年
  • 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