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讓年輕人可以慢慢出成果(高校青年教師隊伍建設)

發佈時間:2012年01月18日 19:13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人民網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在這裡,人才的認定與評判,以質量論,鼓勵“十年磨一劍”,年輕教師無需面對微薄收入與豐沛理想之間的衝突。

  這就是浙江大學,一所將人才建設作為建設世界一流大學之本的高校。

  年僅38歲的唐睿康,是浙江大學求是高等研究院生物礦化研究團隊負責人、教育部“長江學者獎勵計劃”特聘教授。他和他率領的團隊所從事的研究,是一個“急不來”的課題。一旦有了成果,或將改變人類現有對生物起源認知。2005年從美國回到浙江大學,唐睿康向校領導提了幾個條件:穩定的學術研究,持續的科研環境。

  學校給予了他這樣的環境:允許他和他的團隊每年不受論文數量的考核,不著急出成果,潛心研究。結果,唐睿康率領的團隊碩果頻出,五六年內便發表SCI論文40余篇,多篇文章被美國化學會、英國皇家化學會報道和評論。

  唐睿康對學校心存感激:“科研質量的提升,離不開好的評價機制,要用好的機制來鼓勵年輕人做一些真正有意義的事情。”

  浙江大學近年來試行一個新規定:對潛心於研究且有明確研究目標、但一時難以出成果的教授,可以5年不考核。目前正在準備擴大試行範圍。

  浙江大學認為,真正需要關注的是10年後的排名。這取決於學校是否能為年輕人提供一個可以做出成果的環境,一個允許失敗的寬容的環境。

  而評審標準,可以説是大學人才標準的風向標。2008年,浙江大學發佈規定,“教師在申報高級職稱時不再統計發表論文的數量”,而是要求對“取得的標誌性成果或主要學術成就,進行客觀的描述或評價。”同時,學校將不同學科高級職稱的聘任條件制定“權限”下放給院係,由院係制定體現各學科特色的學科評估體系。

  一些真正潛心研究,踏實做學問的老師成了受益者。2005年,浙江大學選拔35歲以下的青年教師,赴國外高水平大學研究2年。能源工程系教授羅坤借此機會到斯坦福大學潛心學習,發表了一篇高水平的論文,在國際燃燒學大會上獲得“傑出論文獎”,填補了中國人在此獎項上的空白。

  浙江大學還出臺了一項旨在幫助青年教師安心做學問的計劃──“求是青年”計劃。扶持對像是35歲以下的副教授及以下青年教師,10年左右滾動支持1000位年輕人,每人支持週期4年,每人在每年學校全部收入保障前提下,另加津貼5萬。同時,給予博士生招生資格等方面的適當支持。僅這項計劃,學校就投入近2億元。

  2010年,浙江大學推出了“教師崗位分類管理改革方案”,實行不同的考核評價方式,部分崗位還嘗試了“上不封頂”的獎勵機制,力求為優秀青年教師成長提供更大的空間和平臺。

熱詞:

  • 高校青年教師
  • 浙江大學
  • 生物礦化
  • 教師成長
  • 學校
  • 隊伍建設
  • 學科評估
  • 學科特色
  • 權限
  • 博士生招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