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帶學生到博物館、紀念館 歷史課“變臉”受歡迎

發佈時間:2012年01月17日 11:05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彙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當學生們在課間津津樂道于熱播電視劇裏的“戲説”、“穿越”,歷史課堂上老師的照本宣科還能激起多少漣漪?在近日舉行的“校館聯合,整合資源”專題研討會上,“今天我們用什麼讓學生了解真實的歷史”成為教師和專家們的熱議話題。來自上海幾大歷史學科德育實訓基地的老師紛紛亮出“秘密武器”帶學生到博物館、紀念館“穿越”歷史。

  課堂和博物館建立聯絡

  “課本上關於江南製造局的介紹只是一張小小的圖片,沒想到這裡竟是別有洞天!”上海市尚文中學初二(4)班的楊依依第一次走進江南造船博物館,看到當年孫中山先生視察江西的座艦聯鯨號、抗日戰爭中屢建功勳的逸仙號和平海號、中國最早的出口萬噸輪官府號等船模,眼前仿佛出現了一幅形象生動的近代民族工業發展畫卷。在歷史教師彭燕眼裏,這個普普通通的行業博物館卻是一個蘊藏豐富的教育資源庫。1800平方米的展館內,459張老照片、77件實物和21件船模講述著江南造船廠147年的發展歷程。“它見證了洋務運動、辛亥革命、抗日戰爭和改革開放等諸多歷史事件,可以説是中國近代史的一個縮影。”

  幾次實地走訪之後,彭燕嘗試將課程內容和博物館資源建立聯絡,僅七年級歷史課就有“自強新政”、“清末民初的文化教育”、“辛亥革命”等七個課目用到了江南造船博物館裏的九個相關資源。

  “博物館的館藏有效補充了教材內容,學生視野得到擴展。在參觀、記錄、甄選歷史資料的探究過程中,學生們也逐漸養成了鑒證識史、論從史出的證據意識。”這樣的教學效果讓彭燕驚喜不已,“歷史學習變得更立體化,而不再是單純的死記硬背。”

  博物館成另一形態課堂

  尚文中學已在上海昆蟲博物館、上海公安博物館、上海“一大”會址、江南造船博物館等8個教育基地建立資源信息庫,老師根據教學要求整合資源,進行課程化設計,並精心編制“學習單”,讓學生帶著任務走進博物館。“以前我們也組織學生參觀博物館、紀念館,但學生常常不知道看什麼、怎麼看,往往走馬觀花十幾分鐘就逛完一圈。有了學習單,學生不再是被動參觀,而是主動探究。”校長朱曉薇説。近一年的“校館合作”讓師生們嘗到了“甜頭”,94.2%的學生認為“博物館裏的學習”對他們的學科學習有幫助。

  延安初級中學也與上海博物館聯手,利用博物館的實物圖片資源對現行教材進行二次開發。“中國玉文化”、“走近唐三彩”、“中國古錢幣”等專題介紹就借助了博物館的豐富館藏,使課本上冰冷的文字變得鮮活起來。問卷調研顯示,學生對歷史課的這一“變臉”感到新奇,把歷史課列為喜歡學科的比例高達96.88%,有92%的學生喜歡形式活潑、內容豐富的歷史課,有82%的學生想到博物館去拓展視野。而此前教育部一項調查顯示,學生對“最不願學的課”的排序中,歷史課位居前三。

  對老師們在“校館合作”方面所做的嘗試和探索,上海博物館黨委副書記朱誠表示歡迎。“上海博物館擁有豐富的藏品,數量多達110萬件,其中國家珍貴文物12萬件,我們非常歡迎學生帶著問題來參觀、探究。”朱誠介紹説,上海目前有各類博物館約110座,保存著大量珍貴的藏品。“教師如果能把靜態的文物變成鮮活的教育資源,博物館完全可以成為另一種形態的課堂。”(記者 王柏玲) 

  來源:彙報

熱詞:

  • 歷史課
  • 課程化
  • 紀念館
  • 穿越
  • 辛亥革命
  • 實訓基地
  • 自強新政
  • 一大
  • 秘密武器
  • 上海博物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