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粵政協委員關注“非遺”保護 提建文化博物館群

發佈時間:2012年01月17日 02:04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中新網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中新網廣州1月15日電 (莫非 程景偉 廖宴思)在15日舉行的廣東省政協十屆五次會議全體大會上,代表文藝界的廣東省政協委員、廣州美術學院副院長趙健稱,建議廣東建立以“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為主的文化博物館群,建館地址首選廣州新中軸線南段區域。

  趙健指出,“非遺”保護往往是跨地域、跨行政區劃、跨管理權限的“新管理課題”,沒有成功經驗可借鑒;“非遺”項目的發源地往往因時過境遷,成為今日較偏遠或欠發達地區,缺乏可持續和可再生的綜合條件與渠道等。

  趙健稱,作為文化強省建設“主戰場”的中心城市(如廣深兩市),少有“非遺”的文化內容,是一個亟需打開的“結”。他建議,建設能基本覆蓋廣東地域傳統、嶺南文化、非遺項目的“博物館群”,集中建在廣州的新中軸線上。估計總共約需建館40余所,每館大小不一,大館數千平米,小館數百平米等。

  趙健指出,要改變博物館必須是標誌性宏大建築的固有概念,借鑒發達國家在首都或中心城市佈局博物館街,博物館區或博物館群的文化資源集聚效應理念等。

  在當天的會議,廣東省政協委員、星海音樂學院教授袁東艷以書面形式發言建議,在廣州大學城建設廣東省“非遺”展示中心(含嶺南音樂文化博物館)。她説,廣州大學城擁有充足和優質的藝術人力資源,這樣可保障“非遺”和音樂文化活態展示的特殊需求。

  廣東省政協委員、深圳市副市長吳以環亦在上交省政協的提案中表示,目前,廣東“非遺”的衰微、凋零、消亡速度之快,到了令人心驚的程度,現狀堪憂。究其原因主要是“非遺”保護理念與實踐進入國人視野的時間尚短,民眾保護意識淡薄,保護主體缺乏統一性和協調性,政府主導、多方參與的多元化投入保障機制尚未形成。廣東“非遺”保護工作迫切需要進行整體規劃,形成一種文化自覺。

  吳以環稱,“非遺”是一種生命存在,對其的保護首先應該以人為本,改善創造、享有和傳承該文化遺産的人的生存狀態,明確傳承人的權利和義務,提高其社會地位。堅持保護與傳承相結合的原則,尊重保護其賴以生存的環境和群體。並構建“政府主導、學界介入、社會參與”的保護模式,重視科學開發與制度保障。

熱詞:

  • 非遺
  • 政協委員
  • 嶺南音樂
  • 政協十屆
  • 非物質文化遺産
  • 保護模式
  • 文化自覺
  • 文化資源
  • 廣州大學城
  • 中軸線